海口網6月23日消息(記者張甜 特約記者劉偉)“雙創”模式啟動以來,海口的城市管理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城市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如何防止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反彈?如何避免干部在幾個月的“急行軍”之后倦怠?龍華區從今年4月開始,在中山街道摸索試行了“六定”長效機制來歸位“雙創”責任,使上了“巧勁”,見到了成效。
責任明 不再“打亂仗”
19日晚8點半,在解放路的金棕櫚廣場,一群帶著紅袖章的“雙創”監督員準時集合。待當晚的帶班組長檢查完到崗情況后,這支隊伍迅速分解,兩三人一組到各自責任區域開展巡查督導工作。
中山街道干部胡耀敏說,“六定”長效機制實施以前是“人海戰”“疲勞戰”。“我們既不是清潔工,也不是執法人員,但我們卻把這些工作都做了。”胡耀敏說,現在他們成了“裁判員”,只是監督“專業的人有沒有把專業的事做好。”
“‘六定’長效機制首先就是定區域、定時間、定人員。其次是定職責、定首問責任、定督查。”中山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小燕介紹,街道將不同的崗位分工劃分了不同的網格,城管、聯防、環衛、街道社區干部全部細化了網格責任,一張表格就明確了各自的工作區域、時間和任務。
速度快 形成“流水線”
“六定”之后,中山街道的城管及聯防隊員被劃分在了10個網格內,除了機動組外,其他隊員每天都定時間在自己的“責任田”里開展工作。“白天5分鐘到現場,晚上1分鐘到現場。”城管中山中隊副中隊長鄭喜介紹,城管隊員以前和街道干部一樣,巡街都是“大部隊”巡。現在,除了凌晨1點到早晨8點的空檔外,其余時間段實現了時段和區域的全覆蓋,實行換崗接班制。
“‘五分鐘快速反應機制’是‘六定’長效機制的一大亮點。”龍華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六定”長效機制起草組組長李明介紹,在“條塊”的關系順暢之后,長效機制要求從發現問題到報告指揮中心再到處理問題,要在5分鐘內完成,如果超過5分鐘不處理,將被視作不作為。
市“雙創”工作專家組組長詹長智表示,長效機制的最大特點就是責任歸位,建立起了責任歸位的長效機制,“雙創”工作也就升級了。
?
?
相關鏈接:
海口龍華區舉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知識考試海口龍華區評選文明好商鋪 推動“雙創”向精細化發展28座新建公廁亮相海口街頭 龍華區率先完成今年度建設海口龍華區全面排查整改《亮見》節目曝光問題?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張甜 劉偉]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