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鎮設立在路邊宣傳農村垃圾治理的大型宣傳牌。
開欄的話
2014年以來,海口嚴格按照農村垃圾治理工作的“五有”標準要求(有完備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完善的監管制度、有長效的資金保障),全力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將于今年9月份對我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進行考核驗收。海口日報從今天起開辟《關注海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欄,記者深入探訪鄉鎮一線,全面呈現我市農村垃圾治理效果以及長效管理機制。
海口網7月11日消息(記者李傳華 實習生宋文方 攝影報道)7月9日,烈日當空,記者隨同市環衛局相關人員從海口市區出發,沿云龍、紅旗、大坡、舊州等鄉鎮,查看生活垃圾治理情況,鄉村公路現在修理得十分平坦,路兩側綠樹婆娑,景色如畫,道路兩邊難以見到被人隨意丟棄的垃圾。海口農村的生活垃圾治理,讓海口農村悄然變“色”。
村村有人掃地
9日,在云龍鎮的卜祿村村口,有一個造型美觀的小蓬子,小蓬里放滿了垃圾桶,這是該村的垃圾統一收集點。進到村里,路面十分干凈,據村民介紹,村里天天都有人負責打掃衛生。
卜祿村只是海口探索長效管理機制、實現農村衛生保潔基本全覆蓋的一個縮影。據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下半年以來,我市各級按照村莊人口情況和實際需要,以行政村為單位,為每個行政村配備了保潔員人員。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村有保潔人員2033名, 全市行政村衛生保潔已基本做到全覆蓋。鎮有環衛隊伍、村有保潔人員、道路有人掃、垃圾有人運的農村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初步形成。
“垃圾圍村”現象逐步消失
在走訪了多個鄉鎮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發現幾乎每一個村莊都干干凈凈,尤其是村子的周邊,幾乎難以發現垃圾存在。這是海口全面開展農村存量垃圾清理整治所取得的效果。
據相關部門介紹,“垃圾圍村”是困擾海口農村環境的一大原因,2014年上半年,海口在全市23個鎮(含原府城鎮),247個行政村、2153個自然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村垃圾清理行動,累計出動36000多人次,投入經費2000多萬元,對農村積存多年的垃圾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共清理存量生活垃圾4.5萬噸,建筑垃圾6萬多噸,較好解決了我市農村長期存在的“垃圾圍村”現象,“臟亂差”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同時,為了推進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使垃圾收運處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從2013年起,我市啟動了農村垃圾收運工程建設項目,至去年底,已在全市各鎮和部分行政村修建小型垃圾收集站30座,購置垃圾運輸車輛125臺,為農村配置了一批垃圾收集設備,初步建立起了戶投放、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有效提高了我市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能力。目前,我市農村垃圾清運率、處理率達到了80%以上。
群眾參與治理積極性漸高
每到一個鎮,幾乎都能看到關于開展農村垃圾治理的宣傳牌。尤其是云龍鎮,通過鎮微信平臺、LED宣傳欄等載體宣傳形式,宣傳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通過干部掛點、部分戶包干方法,面對面動員發動,調動農戶參與垃圾治理的積極性。
在垃圾治理工作中,我市始終把思想發動和宣傳工作貫穿到整個過程。各區政府、市環衛局通過進村發放宣傳小冊子、張貼海報和媒體宣傳等形式,教育和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改變觀念,摒棄陋習,激發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另外,我市切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垃圾治理工作扎實有效開展,市環衛局成立監督檢查小組,對垃圾治理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借助省里每季度檢查指出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落實。各區政府對鎮、村垃圾治理工作定時進行考評,對工作推進不力的有關人員進行問責,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垃圾治理工作的開展。
?
?
相關鏈接:
海口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各鎮村每500人配1名保潔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