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云集的武漢地區,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體育學院等高校,最近都紛紛劃立了“禁區”——限制外賣車輛進入公寓區。無獨有偶。北京、廈門等多地高校也先后出臺了類似的禁令。(7月11日人民網)
在移動互聯網(4G+智能手機)發展的大趨勢下,以資本為助力,各餐飲企業開始大規模向外賣領域進攻,并以種類繁多、個性化服務、價格適中等優點不斷沖擊著傳統餐飲業,微商、團購網站等新興的營銷模式令外賣行業重新洗牌,迅速攻占了整個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賣風靡校園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是外賣可以滿足90后、95后的個性化需求,為那些對食堂菜單倒背如流的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口味。而且因商家競爭提供的各種小優惠,也增添了外賣的“魅力”。二是外賣解除了學生在食堂排隊的困擾,化解了吃飯還要搶座的尷尬,學生足不出戶便可等飯上門,又何樂而不為呢。三是外賣能夠為一些因不可抗力因素,諸如參加活動、惡劣天氣、身體不適等造成的錯過食堂飯點或不方便到食堂就餐的情況,提供更靈活的選擇。
但安全和衛生隱患的重重,也讓外賣成為校園和諧的“殺手”之一。華中地區某高校保衛處領導曾介紹,最多時候,一個星期內處理了4起因外賣車輛出入校園引發的交通事故,其中一輛無證駕駛的外賣電動車將一位女同學撞得滿臉是血后逃逸。外賣的食品衛生安全往往也難以保證,尤其是夏季食物很容易變質,外賣食物很難保證新鮮度,如果引發食物中毒等情況,責任問題校方也不便確認。而且配送員等社會人士進入校園,魚龍混雜,也可能會帶來各種隱患。
因此,眾多高校紛紛推出“禁賣令”,體現了其治理外賣危害的鮮明立場,這一態度值得鼓勵。只不過“一刀切”的禁賣難調眾口,在執行過程中也難免遭遇尷尬。如何尋找到外賣的方便性與危害性的制衡點,才是學校解決外賣問題的重中之重。
第一,鑒于學校保衛處并沒有執法權,學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如大型活動、考試等,進行不定期“禁行”,多為商家設置“送外賣”的門檻,以期循序漸進減少外賣車進出校園的數量。第二,學校食堂要不斷提高個性化服務,豐富食堂菜品,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加強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建設。第三,要加強對學生的消費引導,學生是典型的消費群體中沒有經濟收入的人員,其經濟來源于父母,還是應該以學校食堂為主。學生要以學習為主,艱苦樸素,不要盲目追求時尚超前的生活,加重父母的負擔。
總之,外賣是‘互聯網+’的產物,順應了市場和時代的需求,高校管理也應與時俱進,講究措施的柔性與靈活性,不斷適應學生的需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