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雙創”,秀英區秀華路改造一新。 記者張俊其 攝
記者孫衍玲
2015年7月份畢業的馮女士在海口找了份工作,剛畢業的壓力總是比較大,想著自己獨立生活,不用再依靠父母,于是在這個沒有自己家的城市開始了租房生活,沒事的時候在大街小巷閑逛,學著熟悉周邊的一切。恍然間畢業一年過去,正巧海口“雙創”工作也進行了一年,于是她在生活中體驗了“雙創”帶來的巨大變化。
我去年7月份開始在海口工作,如今已是一年,現在回想起來,我開始工作的時間恰好是“雙創”開始的時間,而我也見證了海口“雙創”前后變化。一開始我是住在秀英小街附近,一年來,這里原本臟亂差的現象日益規范整潔,道路一下子變得寬廣干凈了,路上擁擠的小攤小販有了自己的“地盤”,整條小巷不再變得擁擠。
秀英小街那里路本來就有些狹小擁擠,路邊再被許多小攤小販占滿,有推著車子叫賣的,或用一塊大木板隨意搭成桌子,在路邊占了個空地就開始吆喝的,更有甚者鋪一塊布就地擺攤。行人在這狹小的路中穿行,還要時刻注意來往的電動、摩托車,要是有一兩輛小汽車通過,整條路短時間內怕是難以通行了。我住的地方要從市十四中旁邊的小巷子走進去,那是我最不愿走又不得不走的小巷,坑洼不平的路面,在路口還放著幾輛裝滿垃圾的車,一到雨天便積滿水,足足有到半截小腿,每次一下雨就無處落腳,只能踏水而過,那時我在想什么時候才能擺脫這條路。后來“雙創”開始后,好像是九十月份這樣,這條路終于開始改造,我就想著有一天走在一條平整干凈的路上,不過終究沒有實現,因為在我搬家的時候那條路還沒改造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我住在南沙路這邊,但對秀英、對那條小巷總有一種執念,特別是看到海口日新月異的變化,我覺得我必須回去看下我曾經住過的地方。不久前我回到秀英,剛一轉彎進入秀華路,第一感覺是走錯路了,慢慢看著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建筑才確定自己沒有走錯路。說實在的,秀華路變化實在太大了,我記得以前的公路給人一種很狹窄的感覺,除了大馬路上是平整的柏油路,兩旁的非機動車道好像是水泥沙石路,還有坑洼不平的人行道,走路都怕摔。而現在我簡直不敢相信,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都是平整的柏油路,人行道也重新鋪好,三角梅在兩旁的綠化帶中盛開,在一片郁郁蔥蔥中探頭而出,好不惹人憐。街邊的鋪面整齊劃開,電動車規整地停在劃線區域,整條秀華路顯得非常寬闊、美麗、大氣。
我回到了之前的那條小巷,路面已經改造好了,平整的路面暢通到底,小巷邊上的垃圾車也沒有了,我想如果那時它就是這樣的,那我還會不會搬家呢?也許會,也許不會。再次走進秀英小街,道路兩旁的攤位一個個都在規定的區域內方方正正地擺著,各自管好所經營區域的衛生,攤點不再零散凌亂沿路商戶全部進店經營,做好自己的“門前三包”,自己負責好衛生秩序……以前擁擠不堪的街道一下寬敞起來,行人、小電動車在小街里自由暢通。
海口“雙創”工作開展到現在確實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海南的夏天非常曬,每次在路上看著在烈日下自覺等待紅綠燈的行人、電動車,心里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畢竟以前見多了闖紅燈的現象,所以看到這種現象時會有一種感動,感動他(她)們在烈日下還能堅守交通規則,感動他(她)們用自己的行為標榜這座城市的文明。
有人說,“雙創”有利有弊,城市是文明干凈了,卻讓城市缺少了一種活力,讓一些人失去了謀生路。但在我在看來,“雙創”并沒有讓這座城市失去它原有的活力,你沒有看到干凈規整后的美食街每天川流不息嗎?你沒看到新建的“雙創”文化廣場,以及變得干凈舒適的各個街心小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嗎?你沒看到寬闊平整的路面讓你暢通無阻嗎?……或許真的有些小攤販失去了“攤位”,但相信會有更好的明天。
(海口網7月19日訊)
?
?
相關鏈接:
孫新陽:瞄準問題整改落實 鞏固提升“雙創”成果海口“雙創”一周年 城市大變樣(組圖)海口瓊山區組建113人“雙創”先鋒隊“記者巡街”走進桂林洋:“雙創”靚鄉村 村民笑顏開一分鐘了解海口一周“雙創”:6月份考評出爐 龍華第一“雙創”成果 應更多惠及鄉村?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孫衍玲] [編輯:林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