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環衛工人在和平南街道上坡社區維護環境衛生。
海口網8月3日消息(記者 童言/文 石中華/圖)“雙創”讓海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處處生機勃勃,新建的城區煥然一新,那么,老居民區呢?老房舊房多,小街小巷多,分散住戶多……8月1日,“記者巡街”全媒體報道組走訪發現,這些因素并沒有阻擋老居民區“刷新”的腳步。如今,老居民區里正悄然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老居民區里面貌一新
環境變了
說起過去老居民區里的衛生,臟亂差幾乎是代名詞。老居民區大多都是居民的自建房,街巷狹小擁擠,居民素質參差不齊,環境衛生意識不強,亂丟亂扔垃圾現象嚴重。居民基本上是把垃圾裝在袋子里堆放在家門口,招得蒼蠅滿天飛,老鼠滿街竄。小巷邊老式的垃圾桶沒設置桶蓋,路過時總是臭味難聞……可這些,在實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后有了大變樣。
1日,海口日報社“記者巡街”全媒體報道組走進和平南街道的上坡和君堯社區,只見一間間商鋪裝點一新,一幅幅中華美德畫散發出濃濃的文化味,巷道干凈整潔,環境舒適,鄰里和諧,以往常見到居民家門前的垃圾消失得無影無蹤,就連垃圾桶也幾乎見不到幾個。這是怎么回事?垃圾怎么都“不翼而飛”了呢?
“海口市開展‘雙創’工作以來,美蘭區創新思路,改變傳統的垃圾收集轉運方式,在和平南街道上坡、君堯兩個社區率先試點推行‘垃圾不落地’新模式,抓住‘三好’精細化垃圾收集的無縫化實踐,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平南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尤清說。
所謂“垃圾不落地”是引導居民將垃圾先存放在室內,等環衛工人一天三次定時搖鈴上門收集時,再由室內拿出投放進垃圾車中。這樣,垃圾從居民家里到垃圾車上,實現了垃圾的無縫收集,縮短了垃圾停留時間,減少了垃圾二次污染,病媒生物孳生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巷道里沒有了垃圾亂堆放的現象,自然變得干凈整潔。
采訪中,居民對環境的變化拍手稱贊。“以前,小巷衛生條件差,角落里都是垃圾,路面凸凹不平。”在此居住的吳玉英說,垃圾清干凈了,路面改造變平整了,現在環境越來越美了,居民生活更加安逸了。
上坡社區30多年的老住戶柯華雄感慨地說,“垃圾不落地”的推行真的是讓老舊居民區“洗心革面”,徹底改變了小街小巷袋裝垃圾到處亂放、臟亂現象突出的問題。現在他已經主動加入社區的“雙創”志愿服務隊,監督商戶做好“門前三包”。
干凈整潔的和平南街道小巷。
定時搖鈴上門收集垃圾
方式變了
“鈴鈴鈴,收垃圾啦……“1日,京蘭公司環衛工人謝興芝搖著鈴來到上坡社區。一聽到熟悉的響鈴聲,各家各戶的居民都走出來提著一袋袋的垃圾放進電動三輪垃圾車里。
“剛開始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來聽到鈴聲響,就知道是環衛工人到了,家里的垃圾可以及時清運出去了。”吳玉英說,小時候貨郎的吆喝聲早就消失了,沒想到現在有了新的“貨郎吆喝聲”,以后只要聽到鈴聲響,就可以將垃圾打包好,等環衛工人上門來收,既簡單又快捷。
上坡、君堯兩個社區各配備了電動垃圾收集車,每天分3個時間段(上午6:00-8:00、中午12:00-14:30、下午18:00-20:00)定時搖鈴上門收集轉運生活垃圾,并安排另一位環衛工人在3個時間段外進行社區內小街小巷的保潔。
環衛工人劉秋艷說,沒實行“垃圾不落地”模式之前,居民把生活垃圾堆放在自家門口,她推著垃圾車收集時,總免不了要停下來對灑落的垃圾進行清掃。這樣一來,收集垃圾的工作量加大了,工作時間也延長了,有時辛辛苦苦剛清掃完沒過多久,又有居民扔垃圾,總是難以徹底清潔路面。實施“垃圾不落地”試點工作后,生活垃圾的收集進入流程化管理,還給環衛工人配備垃圾收集車,轄區內的居民都配合定時定點地投放垃圾,大大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
王尤清介紹,君堯社區常住人口1400戶,去年8月份開始正式拉開“垃圾不落地”文明大行動序幕:張貼海報、口口相傳、挨家挨戶發動,動員居民共同打造文明衛生街道,創建整潔有序的城市衛生環境。截至目前,和平南街道在上坡、君堯兩個社區里一共張貼“垃圾不落地”試點通告50余張,發放《致居民的一封信》10000多份,爭取轄區居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時,街道聯合城管,由城管隊員及一名協管員與街道工作人員加強入戶宣傳和管理,就社區內垃圾和污水外排的問題,加大管理和監督力度,發動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有效地推進“垃圾不落地”試點工作。
在規范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的同時,和平南街道辦事處還告知居民,將建筑垃圾、廢舊家具等其他垃圾及時轉運到臨時存放場地。在建山里路等大的道路上增配小巧美觀的果皮箱,方便過往行人隨時投放垃圾。
從各區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個施行“垃圾不落地”的老居民區還會根據實際情況,不同的社區都有自己的“個性”,不會完全套用同一個模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