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突破技術瓶頸”
“德國的鍋可以用一輩子”,日本的拉面館常常幾十年、幾代人鉆研拉面湯……歐洲、德國的學徒文化培養了最優秀的工匠,對產品精細度要求非常高,時代相傳,從而形成了匠人精神,后來被引用為企業文化。
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副總裁夏倫熹表示,相對來說中國起步稍微晚一些,中國的企業強調標準化批量生產、高級性價比,如果想要與百年老店競爭,就要打造品牌,精細工藝,穩定質量的工匠精神則是制造的關鍵。
他認為,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強國有著自制、精制以及定制三個階段,目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精益制造階段,隨著產品日益豐富,客戶擁有更多選擇,也更為關注品牌。企業要立足于不敗之地,只有將產品做好做精,將工匠精神落實到實處。
夏倫熹以中央空調為例,為記者講述他理解中的工匠精神。
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副總裁兼美的重慶公司總經理夏倫熹。
在夏倫熹回歸中國之前,中國家用空調主導了中低檔市場,但大型中央空調市場仍由國外品牌統治。大型中央空調的核心技術,尤其是離心壓縮機的制造,掌握在美國特靈、約克、開利、麥克維爾這四大企業手中,國內沒有能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央空調企業。
為了突破這樣尷尬的局面,夏倫熹帶領美的中央空調團隊對離心機技術做集中攻關,引入了大量的人才,與各個領域的員工、供應商一同將壓縮機的上千個零部件逐個拆分研究,經過不斷反復的測試,用了將近2年的時間,終于使得壓縮機可靠性大幅度提升。而這種對產品精益求精,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的態度則是他認為的工匠精神。
對用戶需求的深入分析、對目標的堅定不移、對創新的追逐、對每一處細節的完善、對技術的每一次攻關……都可以體現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關乎企業的生存,更關乎國家的工業文明。
工匠精神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除了將工匠精神納入到國民教育中、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育,建立工匠精神的養成的制度體系外,還需要牢牢在社會上樹立起工匠精神的價值體系。在“中國制造2025”的契機下,只有當個人、社會、政府等多管齊下形成合力,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國制造,才能讓中國制造業的筋骨更為強健,繼續穩步前行。
?
?
?
相關鏈接:
“解密”故宮排水系統 傳承發展“工匠精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