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鄺曉霞
“以前我們這條路就像‘插花地’,有的各管各,有的沒人管,但是現在,整條路都變得不一樣!”家住秀英區丘海一橫路的居民邱永梅喜笑顏開。
她的話代表了大多數居民的心聲。自去年海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以來,經過一年的全方位整治,丘海一橫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月7日晚,“記者巡街”全媒體報道組來到秀英區丘海一橫路,聽居民、環衛工、小攤主、餐飲經營者、街道辦人員講述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探求變化背后。
環境
住得更加舒心了
腳踩環衛三輪車、頭戴大圓帽、臉上圍得嚴嚴實實的面巾依然擋不住飽經風霜的眼角紋……黃玉英是海口玉禾田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環衛工,每天早上6點,當整個城市還在沉睡,她便開始出門工作,踩著環衛車,對丘海一橫路路面及兩側綠化帶內的垃圾、雜物、雜草、樹葉等進行清理。
“最近幾年,尤其是去年‘雙創’開展以來,感覺到大家的素質都提高了,以前這條路垃圾到處都是,現在路面干凈很多。不單是這樣,以前我清掃街道,很多人都瞧不起,走過路過都捂著鼻子,現在他們對我們環衛工人都很支持。” 黃玉英一邊將路面上飄落的樹葉收集到車后方的垃圾桶里,一邊說道。
據玉禾田公司負責人介紹,以往丘海一橫路上會擺放較大的垃圾桶,供沿街店鋪與周邊居民投放垃圾,并由人力手推車加大型清運車輛收集,這種模式容易導致垃圾桶爆桶、清運不及時以及垃圾桶點位地面污水橫流、孳生蚊蠅、垃圾散落等一系列問題。
如今,丘海一橫路各路段設置的垃圾桶部分撤掉后,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垃圾就像收快遞一樣“上門取件”,沿街商鋪店主將生活垃圾入袋自行存放在室內,負責該路段的環衛工會在一天中的3個時間段,上門逐戶收集垃圾,投入垃圾清運車。
“我們削的果皮很容易孳生蒼蠅蚊蟲,拿去倒路面上的垃圾桶吧,又太遠,現在坐在店里就可以等他們上門來收,很方便。”水果店老板吳雄深有體會。
家住丘海一橫路上的居民林大爺告訴記者,以前小區門口只有兩個垃圾桶,總是不到半天垃圾就滿了,進出小區幾乎要從垃圾堆中穿越,那臭味熏得居民們苦不堪言。“現在定時定點收垃圾后,沒有垃圾堆放,我們住得也舒心了!”
民生
不再躲躲藏藏了
沿丘海一橫路東向西走,近海港路右轉,一處便民疏導點映入眼簾,此處的30個水果攤和5個修鞋攤、1個修表攤原都屬于流動攤販,如今也有了就業機會,全部納入15分鐘便民生活圈。
修鞋、修表攤點設計美觀,由白色低柵欄圈出,伴有向日葵點綴,攤桌及攤主穿著的衣服均統一為藍色,并有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標志。同時,攤位均有雨棚設計,為這些攤主們擋住驕陽和風雨。
“那時候啊,最怕就是城管一來,還在給客人擦鞋呢,什么都不管了,工具一卷,拿上背包就跑。”修鞋攤攤主王淑琴回憶起當年和城管“躲貓貓”的經歷時說。而就在一個月左右前,在區、街道辦的安排下,她終于有了自己的固定攤位。“感謝政府,讓我們這些人都有了落腳點,能繼續養活家庭。”王淑琴心懷感激。
“鞋臟了、拉鏈壞了,他們都有辦法,收費也不高,最重要的是就在家門口,你說省不省事?”顧客李先生穿上擦得锃锃發亮的皮鞋,笑著說道。
無論社會如何變遷,在海口“雙創”模式下,王淑琴們可以安心守著自己的修鞋攤子,讓屬于海口的“老味道”繼續留存……
位于丘海一橫路上的洪記鵝肉店,老板陳少洪剛接手兩年,“雙創”以后,他把店面改造了一番,將洗菜池、洗肉池分別隔開,完善了“三防”設施,店內也舒適整潔了很多。
“對于我們餐飲這一行來說,店內環境好了,客人多了,營業額比以前提升了不少。”陳少洪說,除此之外,他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雙創”帶來的變化,“以前這條路衛生很不好,違建又多,建筑垃圾就堆放在路邊沒人收,加上亂停放,一到高峰期就堵得不行,現在順暢多了。”
管理
管理更精細化了
作為連通丘海大道和海港路的重要道路,丘海一橫路橫跨金鼎、東方洋、愛華三個社區,全長1.3公里,沿街商鋪219家。該道路原是一條斷頭路,2006年被政府打通后,逐漸變成海秀街道轄區繁華的一條商業街,由于管理缺位,道路兩邊亂搭亂建現象突出,一些臨街的別墅一層全部私自改為鋪面。
海秀街道辦副主任紀小虎介紹, 海口進入“雙創”模式后,街道辦經摸底調查,做商戶思想工作,于去年9月街道辦牽頭組織公安、城管、聯防及街道、社區干部等人,對這些沿街違建依法強制拆除。
丘海一橫路還啟動了“城管下社區”網格化管理體制改革,把城管隊員下沉到社區實行“家門口服務、零距離執法”,由最熟悉屬地情況的社區居委會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指揮,聯合精準執法,實現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蛻變。
“成效有,但問題也存在。”紀小虎告訴記者,丘海一橫路作為海秀街道嚴管街,六小門店整治是重中之重,如今商鋪“門前三包”都基本到位,商戶文明意識有所提高,但有部分商戶仍存在“三防”設施不全的問題,下一步街道辦將繼續研究如何對其進行長效規范的管理。
“海口‘雙創’工作進度非常快,連垃圾處理都采用了現代化設施、市場化管理模式。”中國人民大學城市區域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云華在丘海一橫路觀看垃圾處理過程后不住感嘆。她還表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是海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市容市貌有利于提升旅游競爭力。
(海口網8月8日訊)
?
相關鏈接:
“記者巡街”:直擊“雙創”模式下“插花地”之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