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5)日,重慶市教委發布消息,市金融辦、市教委、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其中,就包括了不得僅憑學生身份證、學生證等低門檻方式發放貸款;未取得家長、監護人等第二還款來源方書面同意,不得向學生發放貸款等多項內容。
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
近年來,隨著網絡借貸的快速發展,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
此次列出的8項負面清單就明確指出,一是不得僅憑學生身份證、學生證等低門檻方式發放貸款。二是未取得家長、監護人等第二還款來源方書面同意,不得向學生發放貸款。三是不得發放用于學生生活學習必需品以外的貸款或直接向學生提供現金。四是不得以手續費、滯納金等各種名義變相發放高利貸。五是不得在校園內開展網貸營銷宣傳活動。六是不得在線上開展虛假片面營銷宣傳活動,誤導學生借款行為。七是不得使用非法手段暴力催收。八是不得有泄漏、惡意曝光或非法使用學生個人信息的行為。
學生應樹立正確消費觀 警惕借貸后果
事實上,在早些時候,教育部辦公廳、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指出通過開設金融學、網絡安全學等相關公共基礎課或選修課,邀請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網信安全等部門專業人員在校內開展金融、網絡安全知識普及教育,幫助學生了解金融行業發展前沿動態,掌握逾期滯納金、違約金、單利與復利等基本金融常識。
事實上,貸款是“救急”不“救貧”。《通知》也強調,要關心關注學生消費心理,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合理支持、適當控制學生的消費支出,并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勤工儉學,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財富,培養節儉自立意識。
利滾利之下,貸款本金很快就能滾成巨額借款。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一些部分網貸平臺為了迅速擴大規模,在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核上也并不嚴格,貸款看起來容易,但一旦消費欲膨脹,貸款人就可能陷入連環債務之中。
記者在app商城輸入“校園貸”一詞后,數十個app均自動關聯到搜索結果中,他們中大多標榜手續簡單、低利率、放款快等,對于不少學生群體而言,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分析人士認為,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沒有償還能力,最終還是要父母兜底,自己也會承擔很大的精神壓力和法律責任。
合法渠道也能應貸盡貸 保證學生正常上學和生活支出
事實上,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市級層面,均給予了大學生不少的資助。來自市教委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市共有約60.87萬人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獲得各類資助16.6億元,總體實現了困難學生全覆蓋。
今年,重慶政府資助、高校資助和社會資助資金總額預計超過18億元,政府資助層面主要包括本專科生國家獎助學金、建卡貧困大學生“扶貧圓夢”助學金、三峽移民高職教育助學金、大學生服兵役教育資助、助學貸款等6個項目。社會資助層面重點實施“泛海助學行動”5年計劃、“你上學我送行”專項活動、“金秋圓夢”助學項目等3個項目。
記者了解到,目前助學貸款還款年限已經放寬至最長20年,利率則為國家基準利率不上浮。“按照每年8000元學費,4年算下來總共3.2萬,貸20年的話,每個月還款100多元。”市教委有關人士表示,“畢業后三年內可以只還利息不還本金,對于農村學子而言,不用把助學貸款看作是負擔,應該合理把握好這樣的資助方式。”
在中央和市級政府層面,國家獎學金每人每年8000元,覆蓋面約為在校學生的0.15%;國家勵志獎學金每人每年5000元,覆蓋面約為在校學生3%;國家助學金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覆蓋面約為在校學生27%;國家助學貸款,目前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應貸盡貸。
?
?
相關鏈接:
三銀行員工借四千萬放貸崩盤 投資股市又遭跌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