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是運動員最堅強的后盾,愛國是賽場上下每一名參與者最樸素的情感
里約奧運的舉世矚目中,有人講起兩個小故事。
一個是去年夏天,女排大獎賽香港站中國隊與泰國隊賽前熱身時,場地上突然奏響了中國國歌。“我們正專心打球,突然國歌就響起來了,我當時就感覺放錯了吧,但自然而然地停下手里的活兒。”停下來的不只是袁新玥。那一刻,中國女排都挺胸抬頭,目視國旗,看臺上的觀眾也自發站了起來。“我覺得,這是身為中國人最自然的反應吧。”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倫敦奧運期間的美國,得知菲爾普斯帶領美國隊斬獲金牌,他的老家巴爾的摩全城沸騰,狂歡一直持續到午夜;在愛荷華,人們在臉上畫好油彩,穿著國旗樣式的衣服,或者身披國旗,或者手舉小國旗走上街頭,一名中國留學生的美國鄰居拽著她的胳膊大喊:“我都要上天啦,我為祖國而驕傲,民族自豪感充滿了我的每一個細胞!”
這大概是體育賽場內外最尋常也最經典的場景。然而在里約奧運會上,有這樣一支特殊的代表隊:沒有國籍,因而也就沒有國旗、沒有國歌,他們代表著全球近6000萬背井離鄉的難民。由于戰亂和災難,他們顛沛流離,或者寄身難民營,或者暫棲他鄉,是奧運大家庭向他們張開最溫暖的懷抱,讓他們的體育夢想得償所愿。即便如此,他們內心深處的酸楚和傷痛,仍然是外人所難以完全體會的。作為難民代表團的一員,發布會上,來自剛果(金)的米森加提到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和家人,抑制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
祖國是運動員最堅強的后盾,愛國是賽場上下每一名參與者最樸素的情感。奧林匹克大家庭,由一個個國家和地區的小家庭組成。奧運會是運動員展示自我的舞臺,更承載著國家和民族對跨越巔峰的向往。當國旗冉冉升起,國歌高聲奏響,每一個小小的“我”的高光時刻,都會轉化為“我們”的無上榮光。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競技體育中,但正因為有了“國家”這個凝聚核,競技體育的快樂得以為更多人所分享。正因如此,即便面臨諸多困難,許多國家依然不遺余力申辦奧運會;正因如此,法國總統為申辦奧運不斷強調,“我們最大的王牌就是整個法國”;也正因如此,只有90萬人口的太平洋島國斐濟,全國放假3天觀看橄欖球隊比賽,激勵他們的健兒一舉收獲斐濟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金牌。
國運衰則體育衰,國運興則體育興。對此,曾經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有著比其他人更深切的感受。從80多年前劉長春一個人的遠征,到50多年前容國團奮力一搏為新中國贏得第一塊金牌;從中國女排“三連冠”激發起“愛我中華”的無比豪邁,到洛杉磯奧運會實現“零的突破”、北京奧運會“奧運夢圓”卷起民族復興新一輪春潮……過去中國積貧積弱,一個“奧運三問”成為國人心頭的百年之痛,競技體育因此背負上振興中華、揚我國威的重任。今天的中國,已經無需再把奧運成績直接跟雪恥洗辱掛鉤,但那股一往無前爭取國家榮譽的熱忱,我們還需要繼續葆守。
正如“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在奧林匹克賽場,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永遠是撼人心魄的雄渾之力。有人說,中國女排的隊伍“江山代有才人出”,但郎平永遠是這個團隊不褪色的偶像;中國的體育明星出了一茬又一茬,但郎平永遠是超級明星。1994年,中國女排陷入低谷,她不惜冒著違約的風險,從美國回來出任國家隊主教練,將這支隊伍重新帶上巔峰;2012年,中國女排再次遭遇挫折,曾經多次表示不會接任主教練的她再次挺身而出,承擔起教練和媽媽的雙重責任。“當有人代表國家對你說,‘國家需要你!’你還能無動于衷嗎?”這就是她的回答。
國民心態的成熟自信,讓愛國情感更趨深沉理性。在許多年輕一代的眼里,代表祖國出戰,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放棄英國國籍代表中國出戰的華天,在里約獲得馬術三項賽第八名,創造了中國馬術征戰奧運所取得的歷史最好成績。在這樣一個長期以來鮮有優勢,甚至鮮有國人關注的項目上,有這么一個人為中國拼搏,讓很多同胞為他熱淚盈眶。
當有媒體問華天:只有你一個人代表中國參加奧運馬術比賽決賽,會孤獨嗎?他的回答是:一起戰斗的還有我的祖國。是的,奧運健兒身后,站立著的是13億走向自信自強的中國人民。有他們在,體育健兒永遠不會感到孤獨;為他們而戰,世界一定會見證更多中國精彩。
?
?
相關鏈接:
美國體操女將因奏國歌時手未放胸口被斥不愛國
海口瓊山區大刀闊斧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造新古城
一分鐘了解海口一周“雙創”:海口啟動愛國衛生月活動
孫新陽:加強巡查 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愛國衛生運動
海口桂林洋開展愛國衛生大掃除活動 助力城市品位提升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