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葉坪鄉華屋村容村貌。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瑞金葉坪鄉華屋保留的舊居。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新華網贛州8月26日電(記者劉瓊)嶄新的二層半樓房、一箱箱打包的蔬菜水果堆在門口……這就是紅都瑞金葉坪鄉華屋的村民華水林的家。
紅都瑞金葉坪鄉華屋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在蘇區時期僅43戶人家,家家戶戶都參加革命,留下了“華屋17棵松”感人故事。由于戰爭創傷、耕地貧瘠等原因,華屋深陷貧困,在當地甚至有“有女莫嫁華屋郎”的說法。
當記者問到華水林家的舊房子,他深有感觸“特別害怕刮風下雨,擔心房頂的瓦片被吹走,經常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小時候兄弟姐妹6人和父母擠在3間半房間。”即使成年后家庭情況依舊沒有改變,最多的時候擠過20多個家人。因為住宿條件有限,華水林一家人從來沒有一起過年。
瑞金葉坪鄉華屋保留的舊居。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瑞金葉坪鄉華屋保留的舊居。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2014年底搬入新房,居住面積達240多平,他非常高興地說:“現在兄弟姐妹回來,家里也能住得下”。蓋新房花費13萬,他說要不是政府政策以及貼息貸款,自己根本蓋不上新房,現在需償還的債務所剩無幾。88歲父親華從祁笑呵呵地說“新房子住得蠻舒服的,感謝政府感謝黨。”
前些年,因為家人身體不好經濟困難,華水林去外地打工。但他對農業一直有著深厚感情,高中畢業后曾經參加農業技術函授培訓,并順利拿到證書。得知國家對中央蘇區的扶持政策,村里搭建大棚,49歲的華水林2015年回鄉嘗試農業生產。目前,他在8畝地搭建20多個大棚種植蔬菜水果,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去年賺4萬多,今年預計收入8萬左右。
瑞金葉坪鄉華屋保留的舊居。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瑞金葉坪鄉華屋保留的舊居。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脫貧的華水林不忘本,他積極帶動鄉親共同致富。他說爺爺華欽材為了革命犧牲生命,他的奉獻精神也成為家風。“國家幫助我很多,讓我脫貧。我有義務幫助其他人。”
采訪還未結束,華水林接到電話趕去給客戶送貨。對于未來,他充滿希望,相信日子越過越好。今年華水林向金融機構貸款5萬元,用于擴大生產經營。
華水林家。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在華水林的家門口,準備發貨的一箱箱蔬菜。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記者采訪華水林。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
?
?
相關鏈接:
海南擬任13名干部 符宣朝擬提名海南省農業廳廳長
兩岸近百位專家考察海口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
海南強降水天氣將持續 省氣象部門為農業防災減災支招
陵水獎勵農產品認證和農業品牌創建 最高可獲20萬元
海南農業廳表示“三品一標”認證不收費 謹防受騙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