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贛州8月27日電(記者劉瓊)于都,江西省贛州市的一座普通小城。82年前,8萬6千名紅軍從這里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土地上的眾多贛南兒女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僅于都縣為革命犧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高達16336人,其中犧牲在長征路上的烈士達1.1萬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今年將迎來長征勝利80周年,長征出發地如今發展怎么樣?當地老百姓生活又有哪些變化?在中央網信辦組織開展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活動中,記者來到江西贛州,結識了5位老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
曾經的貧困戶:日子越過越好
村民鄒桃香(左一)接受采訪。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在于都縣嶺背鎮金溪現代農業觀光園,正在菜地里干活的村民鄒桃香告訴記者,“以前種地忙乎一年也沒賺什么錢,老頭80多歲身體不好,家里一直很貧困”。
自從在觀光園工作以來,一年工資有17000多元,因為工作認真負責,還有分紅6000元,加上土地流轉收入600余元,總共一年能賺20000多元。鄒桃香笑呵呵地說,“不用去外面打工,日子越過越好,家里也蓋了新房子。過去家里吃稀飯都吃不上,現在天天有魚有肉”。
山鄉村民:農副產品“上了網”
鐘振源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在興國縣瀲江鎮鳳凰村“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點,63歲的村民鐘振源正在看書。鐘振源告訴記者,他每天都會花1個小時來這里看書,尤其是看一些養殖種植的書。他養了幾十只雞,平時會把雞鴨蛋等農副產品拿過來,通過服務點在網上進行銷售。
“之前去圩上賣,至少耽擱半天,還不一定能賣出”,鐘振源告訴記者,“有了這個服務點后,半個小時就能回家,價錢也不低于當地,時間減少了,收入還增加了。”
返鄉創業者:把工作當事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王國強接受采訪。新華網記者劉瓊攝
27歲的王國強是于都縣一家采摘園的負責人。自從初中畢業后,他一直在外務工。4年前,當得知家鄉在招商引資,他帶著所有積蓄,不顧家人反對,和朋友在嶺背鎮承包了200多畝地,建立采摘園,投身現代農業。王國強說,剛來的時候,這里一片荒地,高低不平。“雖然也失敗過,但一直在不斷摸索積累經驗”。目前光葡萄一畝地一年收入就有10000多元。今年收支已基本持平,明年將開始盈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