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袁育堃)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很多城市中的濕地、湖泊不斷減少。近年來,江西堅持走生態優先的發展之路,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江西樣板”,推廣“圈層式”濕地保護模式守住“城市綠肺”。8月26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采訪團來到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探尋這座風景秀美的生態科技城。
就在幾年前,南昌高新區的艾溪湖水質一度污染成劣五類,政府高度重視艾溪湖水環境問題,采取多項措施進行整治。為了保護一湖清水,高新區放棄了艾溪湖和瑤湖邊2萬多畝的黃金建設用地,將湖邊300米到1公里劃為保護圈層,建起濕地公園。同時,大力推行綠色招商,優先引進符合園區產業發展方向、附加值高,且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節能環保型企業。
“在原來的總體規劃中,湖邊80%以上是建設用地,為了保護濕地生態環境,我們高新區放棄了三百多個億的土地收益。”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委書記邱向軍對記者介紹說,為了將工業文明、生態文明和城市文明有機相結合,他們深度考察北美五大湖區,重點學習借鑒西雅圖、溫哥華等世界濱湖臨海一流城市的規劃理念,從空間形態入手,創新性地提出“圈層式”布局。
圍繞瑤湖的新城第一圈就是瑤湖郊野森林公園,臨瑤湖300米至1000米核心區域,規劃為18平方公里的環湖生態景觀及休閑區。第二層近湖區域為公建,重點布局研發機構、大學及體育運動中心等。第三層遠湖區域為人才公寓等。第四層區域為科技園,規劃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打造光電、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制造、軟件服務外包等專業園區。
現如今,走進艾溪湖濕地公園,湖畔環抱,郁郁蔥蔥,美麗的天鵝與大雁在此棲息,周邊游客如織。事實證明,環境的持續改善讓位于第三圈層的外圍工業圈受益明顯。一時間,法國梅里亞、美國微軟、德國貝塔斯曼、韓國美法思、荷蘭飛利浦、中航工業、中國航天科技、歐菲光、晶能光電等一大批世界500強、央企和國內外知名企業客商紛至沓來,在這里形成了集聚效應,“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今年1月,由園區企業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中節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聯合南昌大學申報的“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利用該技術的優勢,通過產業鏈上、中、下游垂直布局,形成了擁有12家企業的硅襯底LED產業集群雛形,“南昌光谷”呼之欲出。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現在的生活以前做夢也沒想到——從5位老表生活變遷看扶貧攻堅戰贛州答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