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攸發,粵北山區韶關恩村村干部,該村致富帶頭人,近年帶領200多戶村民在這一偏僻的山區恩村種貢柑。8月30日,新華網廣東頻道跟隨由中央網信辦指導,廣東省網信辦、省扶貧辦、省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的“長征路上奔小康”(廣東站)網絡媒體“走轉改”媒體團,走進山中,對這位帶領革命老區村民致富的村干部進行了采訪。 恩村隸屬粵北邊陲的廣東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是一片有紅色基因的熱土,當年紅軍長征中奇襲突破敵人第二道封鎖線打贏銅鼓領戰斗后,曾途經此村,留下過革命標語。該村8個自然村中有“900多年一村走出26位舉人”的神秘古村落,也有因地處高寒山區地形和交通不便而相對貧困的41戶革命老區貧困戶,該村正計劃從2016年至2018年每年讓超過13戶貧困戶脫貧。 回憶9年前初種柑橘的情形,他說,要發揮紅軍長征不畏自然條件艱難的精神。“地是荒的,致富要不怕開山拓荒,不怕困難,貢柑種下后三年才有收入,要致富得有勇氣,發揚長征精神,我跑運輸原先攢了點錢,還四處借親戚的錢湊了近十萬元買樹苗,種下近40畝貢柑。” 貢柑是廣東肇慶德慶的較出名,在記者此前走訪的韶關一些村中,村民是種黃煙致富,為什么他選擇種貢柑? “原來只種水稻,養豬養雞,但散種散養產值底,黃煙所需的氣候條件山區滿足不了,我們無法種,我們這里是高寒山區,地震臺風等災害相對較少,山中小溪流下,在這里形成了天然的沙泥質地帶,正適合種貢柑,我還研究了天然有機肥的制作技術,將養殖產生的肥料埋在樹下促進果樹生長。” 鄧攸發接受采訪。新華網記者盧鑒攝 他于是種了近40畝,這兩年銷路打開后,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他去年收入近40萬元,每畝利潤達7000元-8000元。村民看見了也紛紛想來試種,他就負責講解和技術推廣。 媒體團跟隨紅軍當年足跡,走進高寒山區尋訪種柑致富帶頭人。新華網記者盧鑒攝 如今鄧攸發種的貢柑已滿樹掛果。新華網記者盧鑒攝 如今,全村280多戶已有80%以上一起加入了種貢柑致富的隊伍。“我們全村一共種了2000畝,收購價4元,賣到北京能賣14元一斤,銷路不愁,現在樹上的掛的果都有一批被人預訂了。”他笑著說,背后是滿山的郁郁蔥蔥。 鄧攸發在這里制作柑樹下埋的天然肥料。新華網記者盧鑒攝 據悉,他種的貢柑口味獨特。“一吃就知道是高寒山區的獨有味道。”三月種下,十月收獲的柑樹上,如今是滿枝青青的果實,是紅色熱土革命老區村民致富的新希望。 鄧攸發說,未來將與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搞電商,現在需要廣告策劃的人,打出韶關山區貢柑品牌,他希望網絡媒體多宣傳,幫他廣招人才。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鳳凰脫貧攻堅:“女子嫁接隊”成致富生力軍【網絡媒體走轉改】精準扶貧效果好 脫貧按下“快進鍵” 【網絡媒體走轉改】水果鋪就小康路?“甜蜜產業”富農家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