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留得住老師的家園?靈中精神是愛崗敬業的堅守精神
一個好學校的背后一定有一支團結合作、無私奉獻、默默堅守的師資隊伍。“留在這里,看到學生有進步,我們覺得很幸福。”靈山中學柯行遠老師和他的愛人吳亞施老師這樣對記者說。吳亞施老師2002年來到靈山中學教書,并結識柯行遠老師,婚后,兩人一直在靈山中學任教。柯行遠老師任教以來一直擔任高中班級的班主任。這些年,兩口子也曾有調任城區學校的機會,但卻都被一一婉拒。在2008年最艱苦的時候,柯行遠老師被教育局調到一中任教,但他選擇放棄,留在靈山中學。“動搖不是沒有過,但靈山中學是一個讓人有歸屬感的地方,就像是自己的家園。”柯行遠老師說。
黃愛金老師擔任初三畢業班班主任,她的女兒今年5歲,幼兒園的老師幾乎每天都跟黃愛金老師說句相同的話。早上一見面就問黃老師:“你家孩子昨晚是不是又晚睡了?”下午一見面就說:“你是最晚接孩子的家長。”幼兒園的老師這樣問是有原因的,黃愛金老師每天一早6點鐘就出現在教室,晚上在教室里陪學生到11點鐘才回家,而她的兒女在家等媽媽回來了才肯睡覺。提起女兒,黃愛金老師臉上流露出愧疚的神情,“我覺得對女兒很內疚,但我把班里57個同學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總覺得他們更需要我。”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是靈山中學的語文老師宗喜杰給人的第一印象,宗喜杰老師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歡,學生都想進他所教的班級當他的學生,這幾年來,他帶的學生語文成績提高不少,在課堂上,宗喜杰老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侃侃而談,但采訪中宗喜杰老師卻“沉默寡言”起來,教出優秀的學生,有什么方法?面對刨根問底的記者,宗喜杰老師只有一句話:“教育行為是否有效,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是我們是否相信學生。”他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所取得的成績是大家的。
教育是一種勞動,始于辛勤,歸于平淡。教師是教育的行者,起于夢想,歸于不懈的努力。靈山中學對于老師們來說不僅是吃飯的飯碗,更是有歸屬感的家園。老師們不愿意離開家園,他們守望著靈中學生的成長,就像父母守望著自己的孩子。正是靈中教師那一份深沉的愛和堅守,才成就了靈中的過去和現在,也讓靈中的未來更加讓人值得期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