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地區關于餐飲興起“打賞制”的話題不絕于耳,盡管有部分聲音力挺“打賞制”,認為像西方國家一樣對服務人員進行激勵是民眾在精神上的進步,但事實上,這種“小費”行為在我國餐飲市場明顯“水土不服”,更有甚者在具體操作中演變成強行索要,讓諸多消費者感到厭煩。
消費者
“打賞”變“索賞”惹人厭
隨著互聯網發紅包的興起,許多服務行業都推出了“打賞”制度。自外賣行業興起后,風雨無阻的送餐人員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贊嘆,在線上打賞也順勢成為近年的熱點。不過近日,這股“打賞”風蔓延到了堂食,部分餐廳的營業員在身上貼上“二維碼”,明碼標價地向消費者“介紹”起打賞制度。
“服務員說,滿意她的服務就掃她二維碼。”市民陳女士提及當時的場景依然面露尷尬之色。“當時出于好心,我們同行的四個都掃了,結果直接跳出付款的界面。服務員就在旁邊盯著我們掃碼,誰也不好意思掃完再拒絕,非常尷尬。”也有消費者認為,給小費本來就不是中國人的就餐習慣,這種“打賞”的花招,目的就是讓客人多掏錢。激勵員工這個事應該是由企業來完成,不應該是消費者負責激勵。
曾有媒體針對“餐廳推打賞收小費”發布微博投票,141位參與者中,57.4%的人表示“不強求,愿意給就給,不愿意給就算了”,39.7%的人覺得“不合理,這是變相索費,服務好是應該的”,還有2.8%的參與者對此表示支持,認為這是對服務生工作的肯定和鼓勵。其中,支持方表示,打賞后能受到“尊貴待遇”,且在用餐高峰時段服務員工作強度大,給服務員一點“辛苦錢”并不為過。不過,多數消費者對此持反對態度,并不是所有食客都能接受這種方式,不少消費者表示,如就餐時餐廳服務員主動介紹“打賞模式”時,他們多半會直接禮貌地告知服務員不感興趣。
一位南京大排檔的市場部負責人介紹,大排檔在全國30多家分店開展“打賞”制度已經有半年了,而鼓勵員工提升服務,是該店引進“打賞模式”的初衷,且效果非常好,很多員工在“打賞”制度啟動后,服務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有所提升,他們愿意主動和客人溝通,讓顧客滿意而歸。作為服務員,店里規定可以向顧客介紹打賞活動,但只能提一次,而且是在顧客用餐的后半段。筆者在體驗中發現,多數情況下,南京大排檔的工作人員會介紹“打賞”3元換10元優惠的活動,降低對服務“打賞”的針對性。
分析
菜價已含服務費
餐飲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外“打賞制”很常見,有時候出去用餐和退房時候,都會留一點小費給服務員。但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市場學系副教授江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在國內給小費還不是普遍行為,國內大部分顧客還沒有給小費的習慣,除非這個餐廳有打賞文化,并且有特色的餐飲及附加服務值得讓顧客另外為服務掏錢。
江瑋表示,“打賞”小費的初衷只是激勵更好地服務,而不是通過得到小費的多少來決定這個服務員服務的好壞。顧客用餐支付了餐費,餐費已包含菜品、服務員的服務和餐館的必要開銷等費用,而餐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本是應盡義務,消費者不需另行買單。此外,在消費者看來,有了“打賞制”,不僅增加了不便,需要掃碼加會員支付等一系列動作,也多少給人一種餐廳服務區別對待的感覺,讓人倍加反感。
另一位消費者張先生指出,這種衍生于西方小費的“打賞”,無論是從服務人員的工資構成還是文化層面,在國內都有其不合理性。從薪資構成來看,在一些有小費習俗的國家,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構成與國內不同,小費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因此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付小費無可厚非。但國內不同,餐飲行業服務人員的工資通常由底薪+績效組成,餐飲費中已經包含了服務費,不應該再額外支付,就算是出于消費者自愿的“打賞”行為也是不合理的。
分析人士認為,從消費者的反應來看,“打賞”機制不廣受歡迎的原因一是國內消費者還沒有養成給小費的習慣;二是有些餐館在實施“打賞”機制時出現變異,“打賞”的前提是消費者自愿,可個別服務員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將“打賞”搞成了索要;三是“打賞”是對服務的肯定,可有些餐館的服務并沒有提高,消費者因此覺得不值。服務業要有好服務,光靠“打賞”遠遠不夠。以顧客“打賞”與否、“打賞”多寡來衡量服務員的服務質量,不如讓顧客給服務員貼笑臉或簡單的評價,每天被貼笑臉或五角星最多的員工,則可評為服務明星進行獎勵,這樣既能避免有變相讓顧客多花錢的嫌疑,又能提升員工的服務積極性。
業內
莫將“打賞”變“打臉”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在接受本刊采訪時坦言,1956年公私合營前,老的飯莊都有“打賞”傳統,比如《天下第一樓》里也有這樣的情節,食客賞的銅子扔在二柜的竹筒里,聲音脆響讓人有面子。店方將賞錢按角分配,不是只給服務員,柜上、灶上、跑堂的都要平均分配。現在消費者之所以出現了抵觸的心理,多半是已經習慣了當前價格標注、明碼標價制度,因此對“打賞”這種面對面的服務交流沒有太多的感知,現在正處于磨合階段。
“我認為餐飲業作為服務行業,消費者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企業推出‘打賞’更多的是出于與消費者的溝通聯系和互動,服務工作有不同的性質,作為服務人員直接面臨著跟消費者打交道,是希望得到消費者對餐廳服務的認可,從而對服務人員進行褒獎,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這其實是一件好事。”馮恩援指出,不鼓勵餐廳推廣和向消費者推薦“打賞”,必須要遵循自愿原則,“不要沒把好的事情辦好,沒打著賞卻打著臉了。”
再提到一些餐廳推出“打賞制”是否為了轉移經營壓力,在不給自己服務員加薪的情況下,通過引導消費者對旗下服務員進行金錢、精神獎勵,最終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時,馮恩援表示,單靠“打賞”制度不能根治餐飲企業的難題,當前的中國餐飲業已經不單純是為了解決消費者吃飽吃好的問題,而是強調將餐廳營業定為用餐形式為主的社會交流平臺,因此,升級餐廳環境,不斷推出新菜品,服務水平不斷加強都是為了針對于此,“打賞制”的初衷是加強服務人員與消費者的互動,讓消費者更加在意服務,讓服務人員更加在意自己的業務水平。
此外,餐飲業要有高人氣,也不能光靠“打賞”提升服務水平,還得保證菜品口味,營造舒適的就餐環境,甚至要從網絡服務、停車服務等細節方面提升服務水平。文/楊潔
?
?
相關鏈接:
海口部分餐廳中秋宴預訂遇冷 市民在家"團圓"
中國首家飛機餐廳在武漢開業 “空姐”為顧客點餐
芝士粉福利!澳餐廳新款披薩混合99種芝士(組圖)
海口一餐廳2名車模身著比基尼服務 被責令停業整改
湖南開放玻璃棧道餐廳 游人著禮服懸崖品酒(圖)
京多家餐廳推打賞被指變相小費 消費者普遍反感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