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的空間站長什么樣?
在“天宮二號”發射運行一段時間后,“神舟十一號”也將進入太空與之會合,屆時“神舟十一號”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重點開展人在太空的中期駐留試驗。
而當“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及其他各項試驗返回之后,“天宮二號”則繼續駐留太空,等待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到來,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我國計劃在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間站總體構型是三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
這其中核心艙有5個對接口,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隨著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陸續展開,我國載人航天進入了應用發展新階段,未來空間站的實景,也將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天宮二號”上那些“不明覺厲”的實驗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開展十四項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不僅如此,與實驗有關的各種設備可謂是既富科幻色彩,又不失使用價值。例如“空間冷原子鐘”,光是聽一聽名字就覺得很厲害了…
追求極度精準的量天尺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制的“空間冷原子鐘”搭載“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將成為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并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同時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的原子鐘。
“空間冷原子鐘”將激光冷卻技術和空間微重力環境結合,有望實現10^-16量級的超高精度(約3000萬年誤差1秒),將目前人類在太空中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
百變金剛
開展大Prandtl數液橋熱毛細對流穩定性相關問題的研究,研究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熱毛細對流的失穩機理問題,拓展流體力學的認知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微重力環境下的液橋建橋、液面保持和失穩重建等空間實驗關鍵技術,進一步提升我國微重力流體科學的空間實驗能力和技術水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