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民間所給它注入的諸多內涵,以及吟月慶中秋佳節對弘揚傳統文化所起到的作用,聚焦和用情最多的是“海南月”。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創>

    海上月更圓 海南月更亮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9-15 15:25
    ?

    詩人作家在瓊海觀看展覽。

    ?月餅作為中秋節主要民俗事象,是一種情感的寄托。

    參加文化沙龍活動的詩人作家在瓊海采風中。

    ?詩人作家踴躍發言,感受中秋習俗,弘揚傳統文化。

    詩人作家在中秋詩會上激情朗誦詩作。

    ?參加“月映萬泉·詩意中秋”文化沙龍活動的詩人作家采風合影。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自唐代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千余年來,詩人頻頻寫月亮入詩,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和中秋節的種種習俗也滋養了一代代的炎黃子孫。當月亮遇上中秋節,獨特魅力便無以復加。9月10日至11日,中秋節來臨之際,30多名海南詩人作家參加由海口日報社、瓊海市作協和瓊海森林客棧萬泉河店聯合舉辦的“月映萬泉·詩意中秋”文化沙龍活動,在北仍村體驗民俗,在潭門鎮感受南海風情,在萬泉河畔端茶品月餅的研討會和舉杯邀明月的沙龍晚會上,紛紛以詩人的眼光,從文學的角度暢談中秋月的特點,民間所給它注入的諸多內涵,以及吟月慶中秋佳節對弘揚傳統文化所起到的作用,聚焦和用情最多的是“海南月”。

      記者?彭桐?文/圖

      大海之南月更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唐詩宋詞中,被吟詠的對象有雪、柳、梅、江、河、湖等,但對月的吟詠頻率最高。而有月的詩歌中,往往又跟大海聯系在一起,有直接點到海的,也有描寫“海月”的意境,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古代詩人為何喜歡海上明月?沒有人作過專門研究!”9月10日下午,在森林客棧萬泉河店舉行的“月映萬泉·詩意中秋”文化沙龍研討會上,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作家張浩文說,他認為月亮在唐詩宋詞里總是與大海在一起,可能有兩方面重要原因。一方面,海是坦蕩無垠、一望無際,沒有任何視線上的遮擋,大海是平的滿月是圓的,就像天圓地方,把月與海放一起是有中國哲學觀念在里面。另一方面,月亮圓時,尤其在中秋之夜象征著圓滿,而海水是動蕩不息的,兩者放一起是動與靜,就像一張一弛、否極泰來,也深含著中國哲學思維。

      海南,在大海之南。海南島,四面環海,水天相連。圓月與海南有何特別關系?在張浩文眼里,在海南看明月,從哲學角度講,對人生所具有的深刻含義會有更深的理解。有句歇后語是,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看大海上升起的中秋圓月,會更覺得這玉輪比別處看到的更大,這玉盤會比別處所見的更光潔,“現在在內地一些大城市,由于環境等影響,難見明月,能看到星星已是新聞了!”

      五指山市作協常務副主席曾曉華說,在“海南屋脊”五指山上能看到“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般的云海,也能看到水平如鏡、一塵不染的大海,在城鄉看了幾十年的月亮,月還是那個“心中不變的月亮”,但總感覺海上的月亮最圓。文昌市作協副主席林虹感嘆生活的變化,近幾年不會天天守著門店賣月餅,“心中有明月”,快接近詩意的生活了,但她更感慨透過椰林看海上生明月,“那偌大玉鏡光彩照人,如夢如幻般地絕妙”。萬寧詩人邱名廣說,他最開心的是在河畔海邊拍攝夕陽、賞月亮,“海南是未被污染的凈土,是詩人的幸福家園,它處處有美景和詩情畫意,不僅月亮比島外的圓,也更為純凈明亮!”

      中秋雖淡詩意濃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起源說法較多。有說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有說和農業生產有關,也有說源于隋末唐軍以圓月為構思發明月餅作為軍餉。

      詠中秋的古代詩詞中,提及最多的還是月亮。從古詩和史籍中可知,中秋節的風俗習慣不僅有賞月,還有拜月和祭月,此外還有觀潮、燃燈、猜謎、賞桂花、吃月餅等,極其豐富多彩。

      “當下與古人相比,在這方面少了情趣!”海南省作協專職副主席梅國云說,如今過中秋,除了買月餅,就是送月餅,也很少吃,送來送去的。他小時候在家鄉過中秋還有敬月神,現在也沒有了。想象古人坐在月下,或三五好友或夫妻或情侶,或對月賦詩,或燒上斗香,還有兒童手提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那該是多么美妙場景。有少數民族還舉行“追月”、“行月”、“串月”和“跳月”等活動,更是精彩異常,“現代文化人不做點事,真的對不起古人和月亮,對不起當下社會。所以要多通過一些活動,挖掘中秋文化,不能讓中秋節只停留在月餅和送禮上!”

      “月亮是指向詩意的生活!”海口市作協副主席葉海聲說,萬物生長靠太陽,不說靠月亮,但月亮和詩歌很相似,表面上看一無是處,可又有那么多人吟唱它,它陰柔、潔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美好。小時候過中秋,在月光里追逐,就像浸泡在月色里,現在感覺月光稀疏,缺少浸泡之樂,不知是月亮還是人的問題,“所以,我們這樣坐下來談詩論月很有意味,應該學會面對世俗,也要找回單純欣賞明月的心情!”

      史書載,海南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節日一到,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領隊率青年男女參加,互贈月餅、香糕、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入夜便聚集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歡快對歌,未婚者趁機挑尋伴侶。9月10日晚,在森林客棧萬泉河店樓頂露天花園舉行的“在詩歌的月光下·萬泉河中秋詩會”上,《椰城》雜志社編輯部主任韓芍夷感嘆地說,近年來只看到一些舞臺上的應景表演,很少聽說哪有地道的節日聚會了,“像這樣品著手工月餅,吟詩創作,簡直是詩意生活的回歸,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過這么有意義的中秋!”

      作家阿廖說,月亮讓地球適宜人類居住,但也有“丑陋”的一面,它是海嘯、火山爆發的幕后推手,它只有冰凍水,又缺氧,還只能“借光與反光”。在詩會上,他用笛子獨奏“月光曲”,還朗誦即興創作的“月亮”詩,“沒辦法,圓月就是美,它充滿誘惑,讓人憧憬!”崔湘青、黃鶴馨、麥碧等女作家也紛紛高歌誦詩,或即興發表感言,有的還笑說,真想回到少女時代,并學古人在中秋之夜深情拜月,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瓊海市作協主席吳越交流中慨嘆“中秋等傳統節日的氣息越來越淡了”,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李恒說“小時真正吃月餅真心賞月的美好只留存在記憶里”,瓊海詩人吳達恩說“科技讓人們成為‘低頭族’,其實我們真的需要仰望星空,多看看自古以來都是詩性的月亮!”

      中秋月輝映傳統

      “正如月亮的引力讓大地之水有了潮汐/中國人的內心和情感,也被月亮所牽引/我們把最美的傳說和詩句,都獻給了月亮/這還不夠,我們還要親人團圓,為月亮過節……”當代詩人的詩句道出中秋月的秘密,似乎自古最圓之月就是為中秋這個團圓之節而來。古人為何頻頻寫月?用大文豪蘇東坡的詩句解答,是因為思鄉“但愿人長久”。另一種情況,如同李白《月下獨酌》所表現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所表達的懷舊。無論是哪種情懷,中秋月都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一個極為醒目的象征。

      海南省詩歌學會副主席樂冰借用杜甫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為題,寫了長達4000多字的《中秋詩歌漫談》。他說,無論是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靜夜思》,還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張九齡的《望月懷古》,還是現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等等,無不說明,詠月思鄉是詩人筆下永恒的主題,“中秋之夜,是親人團圓之夜,也是詩人遙望明月,激情賦詩寄情之時!”

      明月與中國有何關系?張浩文分析說,在我國文化傳統中,很有意思的現象是,不像西方普遍崇拜太陽,而是拜月為神。在神話故事中,英雄后羿為救旱災,射下九個太陽,只留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其妻嫦娥為躲惡徒,吞下不死藥飛天,但因牽掛丈夫便落在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仙。后羿因思念愛妻而遙祭,民間便有了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的中秋節拜月風俗。神話誕生后,月亮便被描述得非常之美,有瓊樓玉宇,又放進去中國最早的美女,于是在國人心目中,月亮被稱作銀色的廣寒宮,不僅有純潔無瑕的美女,還把所有的美都寄托其中。又加上月有陰晴圓缺的變化,與時令上的四季更迭和人的生生不息等融合一起,世上便有了對月持久的崇拜,“結果是不管怎樣的人,一旦看到晶瑩剔透的圓月,就有情感觸動,這是中國文化一種原形的作用!也正因為月亮與中國文化關系密切,文人便與月亮結下不解之緣!”

      在作家蘇貽看來,中秋節有強烈的民俗性、浪漫的抒情性、緊迫的時間感、溫馨的骨肉情、傳統文化教育等五大特點,中秋本身就是一個想象優美的神話,有逾千年的脈脈相傳,可說是一段縷縷不斷的眷念,一代代的濃情思念,在賞月、品月過程中一種獨特韻味的超級展現,“當然,要體會節日背后的歷史含義和文化底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是要將傳統的文化元素、當代人的審美追求、詩人們眼中的月亮三者結合起來,以豐富我們的節日民俗事象,增強節日的吸引力、感染力。當月亮遇上詩人,中秋便更生動起來,傾情賞月,也就美在中秋了!”

      海南森林客棧創始人馮清雄表示,看到文化人感受中秋習俗,推廣和弘揚傳統文化,就感覺是“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圓”,將繼續支持傳統文化特色活動,以讓更多人“看得見好山好水,也記得住鄉愁”。海南詩社副社長馮椿,詩人王輝俊、陳波來、唐鴻南、陳道冠、陳瑞福、朱明亮等和資深媒體人楊亞輝,也紛紛暢談“中秋月寓意人生圓滿”、“中秋月是親情鄉愁之源”、“中秋月是傳統節日中的盛宴”,表示正以月亮和詩歌的名義,多創名篇佳作,“饋贈我們的節日!”

    ?

    ?

    相關鏈接:

    體育界的“月餅君”,誰是五仁餡的?
    你未必知道的中秋趣聞:月餅本與中秋無關
    月餅:中國人親情的紐帶

    ?

    相關鏈接:
    月餅:中國人親情的紐帶
    你未必知道的中秋趣聞:月餅本與中秋無關
    體育界的“月餅君”,誰是五仁餡的?
    [來源:海口網] [作者:彭桐] [編輯:吳茜]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