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9時許,45歲男子李某,在海口市美蘭區板橋社區衛生服務站輸液時,突發不適,經搶救無效死亡。
9月3日上午,53歲男子林某,在海口市美蘭區瓊苑路的一家私人西醫內科診所輸液,輸完液后開車去海口藍天路附近的一酒店見朋友。沒想到,剛見到朋友不到一分鐘,林某就倒在酒店門口,經搶救無效死亡。
9月11日上午,58歲的左女士,因喉嚨不舒服到瓊海市塔洋鎮一家私人診所就診,醫生未做皮試就給她靜脈注射頭孢針劑,左女士隨后出現昏迷、無自主呼吸等不良反應,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9月2日、3日,海口市連發兩起病人疑因輸液后死亡事件。9月11日,瓊海又發生一起疑因輸液死亡事件。其中,一件發生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兩件發生在個體診所。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社區醫院和個體診所醫療安全問題引人擔憂。近日,記者走訪一些社區醫院、個體診所等,發現輸液中有消毒不規范、輸液巡視不及時、醫療廢物分類不嚴格、預檢分診無人值守等問題,需進一步加強監管。
走訪
問題1:輸液消毒不夠對病人巡視少
9月11日、12日,記者走訪海口多家社區衛生服務站、衛生室、個體診所,發現輸液病人很多,護士在輸液中消毒不夠。業內人士稱,輸液時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會造成操作過程污染。
在大園路一家衛生室,早上9點就擠滿輸液病人,其中有一大半是小孩。記者看到,由于輸液的人多,護士在給患者換輸液瓶時,未對新的藥瓶瓶口進行消毒就直接更換。
在海口市瓊山區大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些躺在病床上輸液的病人身邊沒家人陪伴,由于輸液的人很多,護士忙于給患者輸液,大約15分鐘過去,都沒人進入房間巡視。據護理專家表示,輸液必須嚴格“三查七對”制度。此外,還需加強輸液巡視,如發現患者出現寒戰、惡心等不適時,立即停止輸液。
在海口市瓊山區文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看到,有患者輸完液就離開,工作人員未作提醒或建議。按輸液診療相關規定,輸液后需觀察15至30分鐘,病人才能離開。
問題2:預檢分診無人值守
9月17日上午10點半,記者在海口市龍華區昌茂社區衛生服務站看到,很多小孩在輸液,而預檢分診臺未有人值守,腸道發熱門診也沒人。當記者上前詢問護士長“預檢分診有沒有人值守”時,該護士長稱,“護士上廁所去了”。隨后,其向站在藥房窗口旁的護士叫了一聲,那名護士才去到預檢分診臺。
預檢分診,即傳染病預檢和分診制度,是指醫療機構為有效控制傳染病疫情,防止醫療機構內交叉感染。根據規定,對來診的患者預先進行有關傳染病方面的甄別、檢查與分流制度。由此看來,預檢分診對院內感染控制非常重要。
然而,昌茂社區衛生服務站預檢分診無人值守并不是第一次。今年7月22日,海口市龍華區衛生監督所在檢查中,曾發現該衛生服務站預檢分診無人值守,不良執業行為記4分。
問題3:醫療廢物分類不嚴格輸液管與輸液瓶混裝
9月17日上午,記者走訪海口市部分社區衛生站,發現部分社區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存在不足、分類不嚴格等。
在海口市秀英區扶貧開發區衛生站,記者走進該站內用于儲藏醫療垃圾的操作間。該衛生站陳主任告訴記者,由于該衛生站較小,前來打點滴的患者居多,該衛生站內共有3個垃圾桶來儲藏不同種類的醫療垃圾,分別是一次性注射用針、點滴注射器和醫用玻璃瓶。然而,記者發現,在裝有相當數量的醫用玻璃瓶的垃圾桶內卻留有一支輸液管。陳主任發現后立即將該注射器轉丟至配套的垃圾桶中,并表示這是偶然現象,是護士在操作中處理匆忙造成的。
記者從海口市秀英區衛生監督所了解到,秀英區扶貧開發區衛生站曾在今年4月和7月的兩次考核中因醫療廢物處置不當被扣分。
問題4:人才緊缺醫院“跑偏”聘用無資質人員行醫
記者走訪中發現,社區醫院和個體診所醫療技術人才“難招聘,留不住”是個難題。因此,也有一些醫療機構違法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或聘用有醫師資格但沒注冊的醫師行醫。
美蘭區衛生監督所所長連春和說,就美蘭區管轄的范圍來看,共有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36家,個體診所200家。監管時,先查醫療機構是否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醫護人員的資質。一些私立醫療機構由于醫務人員缺乏,比較難招聘,就跑偏了,鉆空子,聘用一些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一旦發現就嚴格處罰。此外,有醫師執業資格證,未進行注冊也是違規的。
今年3月,海口市美蘭區海甸島xx堂藥房的中醫坐堂醫診所,使用一名未經注冊醫師進行診療活動,被美蘭區衛生監督所罰款1000元。
今年1月,海口市瓊山區東門社區衛生服務站使用未取得處方權的執業助理醫師單獨從事臨床執業活動,開具處方,被瓊山區衛生監督所罰款2000元。
數據:半年多調解輸液產生的糾紛40起
記者從省醫調委獲悉,自2015年11月至今年7月,該委已調解40起因輸液產生的醫療糾紛,其中大部分發生在基層醫療機構,即鄉鎮衛生院、社區醫療機構和個體診所等。40起因輸液導致的醫療糾紛中,有的患者經搶救后無大礙,有的死亡。其中,海口同一家醫院,兩個輸液患者,因工作人員未認真履行查對制度,藥品輸錯了,幸好未造成大的傷害。后來,該醫院各賠償兩位患者1000元。
今年2月16日,5歲小潔因身體不適到臨高一家個體診所就診,輸液治療后病情有所穩定回家。2月17日上午9時左右,再到該診所復診時,該診所繼續給予相關藥物輸液治療,小潔病情突然加重。后由120救護車送往海口,途中死亡。經調解,該診所賠償死者家屬12萬元。
數據:7月公示33家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預檢分診無人值守
據海南省2016年7月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公示來看,共有33家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其中6家因預檢分診無人值守被記分。
其中,海口市龍華區3家:金宇社區衛生服務站、金山社區衛生服務站、昌茂社區衛生服務站;秀英區3家:長流鎮長流墟社區服務站、秀英街道高新社區衛生服務站、秀英街道秀華社區衛生服務站。
數據:7月公示33家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醫療廢物廢水處置不當
在33家因不良行為被記分的醫療機構中,有15家因醫療廢棄物廢水處置不當被記分。其中,海口有3家,儋州1家,萬寧9家,五指山市2家。
17日,記者走訪的秀英區扶貧開發區衛生站兩次因廢棄物廢水處置不當共被記8分,但記者回訪時依然發現醫療廢棄物混裝的情況。此外,有部分個體診所,有醫源性污水處理器卻不使用。今年7月27日,方蘭芬口腔科診所的醫源性污水處理器未正常使用、未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的行為,被記6分。
數據:2個月有65家醫療機構被記分聘用無資質人員行醫
據海南衛生監督信息網公布,今年6月、7月,共有65家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經統計,這兩個月內,共有14家醫療機構聘用未取得醫師執業資格或取得醫師執業資格但未注冊的人員從事診療活動而被記分。其中,7月份有8家,6月份有6家。
記者查看2016年海口市衛生行政處罰公告(第一期)得知,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人員挺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黑診所”,21家被行政處罰的單位和機構中,有11家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探索:社區醫院與大醫院抱團發展成立“醫聯體”提高診療水平
接連發生的疑因輸液死亡事件,引發市民擔憂。那么,社區醫院該如何監管?
海口市衛生局基婦處黃處長表示,接下來,將安排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的專家來培訓社區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提升急救能力,把風險降到最低。
日前,《海口市醫療、醫保和醫藥聯動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已審議通過,海口將開展“三醫聯動”綜合改革,建立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和分級診療醫保保障機制。該醫療聯合體建立,將加強社區基層醫療機構與大醫院的合作,病人首診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根據病情并逐級轉診到二三級醫療機構。經三級醫療機構救治,病情穩定,再轉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康復,實現了雙贏,確保醫療安全的同時,也讓患者享受精準醫療服務。
目前,海醫附院已開始做這樣的探索。9月10日,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與海口市大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海口市金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共14家醫療機構成立醫療聯合體。“醫聯體一旦做實,不僅能促進基層醫院的醫療技術、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也將省級醫院醫療技術下沉到基層。”海南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讓省級醫院成為危急重患者病人的主要醫院,普通疾病在縣級醫院,康復患者回到社區衛生中心,共同滿足患者的需求是醫聯體的最終目標。
?
?
相關鏈接:
多地陸續限制或取消門診輸液 專家:不能“一刀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