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買買買”的屬性再度顯現,9月18日,A股伊利股份發布公告披露,9月14日陽光保險集團通過旗下陽光人壽和陽光財財險兩家公司合計持股比例超過5%,由此觸發二級市場舉牌。
陽光保險兩度發公告稱其舉牌并無野心,但伊利仍作出防御應對:停牌處理。從伊利的股權結構來看,第一二大股東分別持有8.79%和6.22%,排名第四的股東持有3.96%,陽光保險5%的股份已直逼第二大股東。伊利會成為下一個萬科嗎?
抵御“入侵” 伊利緊急停牌謀自救
為了“安撫”伊利,陽光保險在增持公開后主動對外喊話稱,“支持伊利股份現有的股權結構,不主動謀求成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東”,“未來12個月內不再增持伊利股份”。
而陽光保險的行為也的確在合規范圍內。中國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任春生表示,陽光保險的經營管理和投資行為整體是相對規范和穩健的。此次5%的舉牌行為,在規則許可的范圍,履行了相關程序,且做出相應承諾,從目前看是在公開市場上正常的財務投資行為。
然而陽光保險的“示好”和保監會的聲明似乎并不能讓伊利安心。畢竟有萬科股權之爭的前車之鑒,股權分散的伊利對“野蠻人”的敲門快速作出應對。
伊利9月19日宣布,公司正在策劃重大事項臨時停牌,并拋出重組或定增信息。業內人士分析稱,伊利此次緊急停牌或為自己爭取更多應對時間,封堵險資繼續增持之路,亦有可能尋找“金主”支持,以避免所謂惡意收購風險。
事實上,伊利對門外的“野蠻人”早已警惕。8月9日,伊利股份召開第八屆董事會臨時會議,圍繞著反收購的關鍵詞對公司章程、董事會議事規則等進行一系列的修改,這也被外界理解為伊利股份試圖未雨綢繆,阻礙惡意收購的舉措。
在臨時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中,伊利股份增加了“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3%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公司董事會發出書面通報”等條款。遺憾的是,伊利股份修改公司章程有關事項卻遭到了上交所的問詢,至今公司尚未發布回復問詢函的公告。
不到兩個月時間,伊利的擔心就變成了現實。但伊利在公告中承諾,公司將盡快確定是否進行重大事項,并于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交易日內公告事項進展情況,10個交易日內明確該事項及停復牌事宜。市場對伊利能否拋出“王炸”拭目以待。
陽光保險承諾被指“煙霧彈” 險資舉牌僅是開始?
雖然陽光保險風格并未像前海人壽、安邦保險那般出手犀利,不過截至目前,陽光保險已經舉牌了七家上市公司,其中六家A股、一家H股機構。
這次險資陽光保險為何相中伊利?某乳業人士表示,從國內乳制品行業來看,伊利優勢明顯,前景預期較好,以及充足的現金流,可謂當前資產荒背景下的稀有品種。此外,今年上半年,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301.51億元,利潤總額31.88億元,雙項持續增長并穩居行業第一。
在這一角度看,陽光保險稱:“看好中國消費市場發展,看好視頻產業發展,看好伊利股份發展”的說辭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但同為險資,市場難免將陽光保險和寶能對標。回看寶能四次舉牌萬科時的“外交”辭令時發現,“看好未來發展前景、純屬財務投資”可能只停留在口頭而已,從其之后的行動看,險資作為著名野心家所圖不小。
因此盡管陽光保險今日再次發布聲明稱:“保險業的立業之本是信用,陽光視信用如生命,承諾一旦做出,恪守堅如磐石。”重申其“無野心”態度并不會因市場過度解讀而變化,縈繞在陽光保險周圍的懷疑氣息仍然不曾散去。
按照證監會及交易所規定,舉牌后,陽光保險在半年內無法對持有的伊利股份進行賣出操作,但對于繼續買入并無約束。
有分析師坦言,上市公司防止收購,除了教科書上的白衣騎士、毒丸、金銀降落傘外,就只有拿錢、拿資產提高持股比例了。就像廊坊發展、萬科這樣,別無辦法。畢竟買方也是按照規則辦事的,不能限制對方繼續買入。在一些專家表示,陽光保險兩度保證12個月內不再增持伊利實際上并不具備任何強制約束力,即使陽光保險未來二三四次舉牌,在監管層面上,也很難談得上觸碰紅線,伊利如此擔憂也是情有可原的。
上述分析師還認為,上市公司還可以通過幾個大股東署名一致行動協議,持股超過50%來進行反收購。市場對伊利“反擊”的反擊形式猜測頗多,但不管如何,此次被險資舉牌可能都僅僅只是一個序幕而已。
?
?
相關鏈接:
濟南伊利乳業廠房發生火災 暫無人員傷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