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精確瞄準“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約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是經過多輪扶持都沒有啃下來的“硬骨頭”,實現這1000萬人的脫貧,是本輪脫貧攻堅戰中任務最重、難度最大、最為關鍵的一仗。《規劃》采取超常規支持力度,以精準搬遷精準脫貧貫穿始終,推動各類資源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滴灌”,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其穩定脫貧問題。
怎么搬——
集中安置為主,配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此次《規劃》明確,遷出區域主要是自然條件嚴酷、生存環境惡劣、發展條件嚴重欠缺的農村貧困地區,涉及22個省(區、市)約1400個縣,經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系統核實,需要實施搬遷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約有981萬人。
從地區分布看,西部地區12省份搬遷人口約664萬人,占建檔立卡搬遷人口總規模的67.7%;中部地區6省約296萬人,占30.2%;東部地區河北、吉林、山東、福建4省約21萬人,占建檔立卡搬遷人口總規模的2.1%。
這些貧困人口搬去哪兒?《規劃》提出,采取集中安置為主、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的方式。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安置住房建設要嚴格執行建檔立卡搬遷戶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的控制標準,確保建檔立卡搬遷對象不因建房而舉債。
《規劃》還明確了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土地整治和遷出區生態建設等內容,包括建設安置區內道路11.4萬公里、飲水管網14.1萬公里、供配電網11.5萬公里、學校和幼兒園1612萬平方米、衛生室573萬平方米等。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怎么搬,中央部門統籌的主要任務是管住“兩頭”,即一頭明確支持政策和建設標準,另一頭強化工程建設和脫貧效果監督考核;同時,“放開中間”,鼓勵各地在規劃實施中,結合區域水土資源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采取適宜的搬遷安置方式、合理的搬遷進度。
錢哪來——
五大來源保障資金,創新“統貸統還”投融資模式
據各地建設總規模、平均工程造價等數據測算,實施近1000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所需投資約6000億元,加上同步搬遷人口住房建設等投資,“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總投資約9500億元。
這些錢從哪里來?《規劃》從五個方面明確了資金籌措來源。首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約800億元。同時,安排地方政府債務資金約1000億元。
除大幅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外,首次引入了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資金,大大拓寬了資金渠道。《規劃》安排專項建設基金總規模500億元。目前已切塊下達相關省份,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正在分批注入省級投融資主體。同時安排低成本長期貸款總規模3400多億元。由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負責投放,中央財政對貸款給予適當貼息。此外,由搬遷群眾自籌約300億元,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新家園建設。
除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外,還有部分生活在同一遷出地的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也需要實施同步搬遷,共有600多萬人。同步搬遷的600多萬人住房建設資金,以及遷出區土地整治、生態修復等其他投資約3500億元,主要由各級地方政府統籌本級財力和相關渠道資金、動員群眾自籌予以解決。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上述資金渠道中,除8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是無償補助外,其他資金都需要償還。為此,《規劃》明確了省級“統貸統還”的投融資模式,采取省級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市場化運作的省級投融資主體承接專項建設基金、地方債務資金、低成本長期貸款,市(縣)項目實施主體從省級投融資主體承接資金用于工程建設,省級政府統籌地方可支配財力支持投融資主體還貸。《規劃》強調,要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土地增減掛鉤政策,把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收益作為政府購買服務的重要資金來源。
咋脫貧——
五大路徑換窮業、拔窮根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強調搬遷與脫貧“兩手抓”,“挪窮窩”與“換窮業”、“拔窮根”并舉,立足安置區資源稟賦,依據不同搬遷安置模式,支持發展特色農牧業、勞務經濟、現代服務業以及探索資產收益扶貧等方式,確保搬遷群眾實現穩定脫貧。
從各地工作推進情況來看,盡管具體的幫扶措施各具特色、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體現了“五大路徑”。
發展特色農林業脫貧一批。采取補貼補助、技能培訓等扶持政策措施,鼓勵引導集中安置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面向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種植、高效養殖等,確保每個家庭都有脫貧產業,每個有勞動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門勞動技能。
發展勞務經濟脫貧一批。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持續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對于依托工業園區、產業基地、小城鎮、旅游景區、鄉村旅游區安置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實行“訂單式”“定向式”培訓,確保有培訓意愿和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至少接受一次職業培訓,掌握一項就業技能。
發展現代服務業脫貧一批。充分發揮縣城、小城鎮、中心村等區位優勢,扶持建檔立卡搬遷人口從事農副產品營銷、餐飲、家政、倉儲、配送等服務業。積極發展物流服務業、“互聯網+”、電商扶貧培訓力度,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等產業,實現收入來源多樣化。
資產收益扶貧脫貧一批。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配套設施資產變股權、搬遷對象變股民”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引導建檔立卡搬遷人口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大型農機具等折價入股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帶動建檔立卡搬遷人口增收。
低保兜底脫貧一批。多地規定,搬遷后轉為城鎮居民的,與當地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教育、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政策;搬遷后仍保留農村戶籍的,在原住地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養老保險等政策不變,由遷出、遷入地縣級政府安排做好轉移接續工作,解除搬遷對象后顧之憂。(趙展慧)
?
相關鏈接: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
【網絡媒體走轉改】告別窯洞住進四合院 慶陽木缽鎮易地扶貧搬遷見成效(組圖)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計劃搬遷約981萬人
聚焦易地扶貧搬遷:陜南城鎮化率5年提高6個百分點
易地扶貧搬遷駛入“快車道”?年均計劃搬遷200萬人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