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9月18日-9月24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來到甘肅站,重走長征路線,聚焦精準扶貧,把革命精神傳達給全國的讀者。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網絡媒體走轉改】重走隴東長征路 追尋歷史的雪泥鴻爪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9-30 20:59

      大山里的新農村

      沈家嶺、周灣、繼紅村、頡嶺村、高寨村……在近一周的采訪行程中,“精準扶貧”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也因此得見了平時很難有機會到達的廣袤甘肅農村地區。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幾乎被用到爛俗的標語,我在這次經歷中有了相當深刻的體悟。動輒一兩個小時的山路,在各種急轉彎中盤旋前進,雖然梯田環抱中的風景足夠悅目,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想到,過去沒有這些盤山路,村民出來一趟要多不容易。聽當地干部說,這里修一條公路的成本是平原地區的兩到三倍。而如今得益于這些努力,農用三輪車、摩托車甚至小汽車進入大山里的百姓家,讓城市與農村的交流變得便捷,不光能讓山里的“寶藏”走出來,更能讓外面的思想和技術進入農民的視野。

      雖然走訪的幾乎都是貧困地區,但整體的村容、農民家的陳設都令我有些意外——完全不是想象中封閉落后的山村模樣。我的童年時期,也有不短的時間生活在北方農村,從經濟條件來看,家鄉農民要比這次見到的甘肅農民好上許多,且不那么依賴農業,多數人除了種田之外,還有自己的小生意。但是,家鄉的村容比起這里,卻似乎差上那么一點兒:至今仍有主干道路段坑坑洼洼,每到雨雪天氣就泥濘難行。而在沈家嶺、在頡嶺村,整潔的柏油路和隨處可見的新房子,確確實實說明了當地精準扶貧的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曾參觀北京市通州區仇莊村,也是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單位。仇莊村委會統一規劃,家家戶戶都建了同樣形制的房屋,像一座大型的住宅小區。而在平涼市崆峒區的賈洼村,我也見到了同樣的場景,村民整體搬遷到新村,即將住進一棟棟灰白相間的二層小樓。

      當然,除了硬件,農民的思想狀態和文化水平給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幾乎每個村子都有文化廣場或活動中心,健身器材、宣傳壁畫、閱讀室、公共衛生間一樣不少。蘭州市七里河區魏嶺鄉沈家嶺村的村民朱應平,靠種植百合、雙壟玉米等成了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科技示范戶;平涼市靜寧縣界石鋪鎮繼紅村的一位老黨員家,一進門就是取自廬山白鹿洞書院西廂房廊柱的對聯:“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充滿了書香氣息;而在今年剛剛脫貧的慶陽市環縣高寨村村民李鵬智的家,一臺電腦赫然擺在臥室桌上,與四周簡樸的擺設格格不入,李鵬智說,他的兩個兒子都在蘭州上大學,這是他們買的,兒子不在家的時候,老兩口雖然不會上網,也總是收拾地干干凈凈。

      我想,這才是扶貧更重要的意義。蓋新房固然重要,但只有思想上脫貧,才能真正改變這些山村的命運。

      采訪團的“十八般武藝”

      重走長征路,是追尋之旅,更是新聞富礦。紅軍用過的裝備、當地百姓譜寫的歌曲、山村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背后都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作為“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題采訪甘肅站的一員,一周的行程,不僅給自己上了堂歷史課,也見證了采訪團一路的敬業和“全能”。

      采訪團中,有的記者已經年過半百,而最小的才20歲出頭。此次走過隴東8個縣區,除了采訪和休息,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爬山路,不過沒有一個人掉隊,始終保持著高產的工作狀態。

      因為參加采訪的都是網絡媒體,隨時隨地報道成了常態,白天發微博、推微信,晚上撰寫PC端稿件,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是一個小小的編輯部。

      走進基層,就要善于從細節中挖掘生動的故事。于是,除了既定的采訪安排,不少人主動走街串巷跟老鄉交流,獲取第一手采訪資料。“過去,我們村種小麥,經濟效益低,現在,改種百合、玉米和洋芋,政府還補貼種子。我又用精準扶貧貸款買了幾十頭羊,估計再過一兩年就能拿到收益。”村民一邊說,記者一邊算,一來二去,一本“脫貧賬單”就此出爐了。

      采訪設備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記者手機、單反相機、電腦齊上陣,提供最新鮮及時的報道;有的記者攜帶了無人機和VR相機,用航拍和全景視角為讀者呈現身臨其境的體驗。

      工作之余,采訪團成員也給人帶來頗多驚喜。一位采訪團成員始終身著紅軍戎裝,在長征紀念館、陜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在八路軍駐蘭辦事處,似乎把人帶回那段硝煙歲月。

      而在1934由劉志丹、習仲勛等中共早期領導人建立的南梁列寧紅軍學校,采訪團到達的時候,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正在上英語課。學校的教學條件雖然不錯,卻沒有外教,孩子們很難學習到地道的口音。隨團采訪的美籍專家曾在中國當過兩年英語老師,“挺身而出”和孩子們進行交流。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但從學生興奮的笑臉上能看出,他們有了一次難忘的體驗。

      更有一位記者利用采訪的閑暇時間,手繪了在甘肅走過的路線,收獲了一份屬于自己的“長征地圖”。

      如今,漫長又短暫的行程雖已結束,但對采訪團成員來說,追尋長征精神,關注老區發展,不會走到終點。(文/千龍網記者馬文娟)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最受歡迎的人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色班瑪:“心連心手牽手”共創青川交界安定和諧
    【網絡媒體走轉改】會師將臺堡 打贏攻堅戰
    【網絡媒體走轉改】直羅鎮戰役為黨中央奠基西北打開新局面
    【網絡媒體走轉改】延安扶貧搬遷如何實現四級傳導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直羅鎮戰役為黨中央奠基西北打開新局面
    【網絡媒體走轉改】延安扶貧搬遷如何實現四級傳導
    【網絡媒體走轉改】會師將臺堡 打贏攻堅戰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色班瑪:“心連心手牽手”共創青川交界安定和諧
    【網絡媒體走轉改】:最受歡迎的人
    [來源:千龍網] [作者:] [編輯:王秋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樱桃视频高清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国产| 国产老妇一性一交一乱|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俺也去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99在线小视频| 女人被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黄a级试看| 最新夫妇交换乱的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国产私人尤物无码不卡|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慧静和一群狼好爽|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极品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片在线观看| 粉色视频免费试看|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2021麻豆剧果冻传媒影视| 天堂√在线中文最新版8|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视频|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波多野结衣之cesd819| 和僧侣的交行之夜樱花|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小说| 国产福利你懂的| 97影院在线午夜| 在线看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三区音频| 扒下胸罩揉她的乳尖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