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耀
據國家旅游局網站消息,2016年國慶假期前四天全國共接待游客4.15億人次,同比增長13.8%,累計旅游收入3397.5億元,同比增長15.1%。這些數字非常可喜,讓人看到了在國內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國人精神生活的豐富性。但是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一些景區卻在“禁漲令”之后,打起了變相“漲價”的主意:打“擦邊球”,甚至違規漲價等行為,著實給國慶出游的游人添了把堵。
所謂“禁漲令”,是指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旅游局下發通知,對全國景區門票價格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工作,具體的整治時間是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然而,一些景區在整治期過后,立即在8月下旬至9月期間啟動調價程序。例如,武夷山市物價局在“禁漲令”結束后的第二天就召開門票價格調整聽證會,擬將大安源景區泰平洋水上廣場門票價格由原來的30元/人次調整為40元/人次。
景區的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讓人嗤之以鼻,風聲過后依然我行我素的做派,更是讓人反感。不難理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一定是基于長遠利益的,然而部分景區卻反其道而行之,只顧眼前利益,價格上調而園區的服務質量卻不見改進,接待游客的人數增多了,而園區的配套建設卻還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長此以往,只會傷害景區的自身形象,讓本來是可持久的文化消費最終演變成去過一次再也不去第二次的一次性消費,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說,在“禁漲令”結束的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開展價格聽證會,屬于明目張膽的行為,那么一些景區的政策“擦邊球”,巧設名目花樣繁多的變相漲價更是讓人感慨不已。比如在長春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東北虎園熊貓館門票價格聽證會上,相關負責人稱因為熊貓是從別處租借的,所以要申請獨立門票,從去年7月試運行以來已經收費一年多了。這意味著游客去國家森林公園游玩,要想看到熊貓就需要買兩道門票,說得直白些,這其實就是變相漲價。作為游客的筆者不禁要問,如果下次筆者去某植物園參觀,因園內有一些從熱帶或寒帶移植過來的植物,筆者就需要再額外交費?或許這些景區還沒弄明白一個問題——就是景區所新引進的項目是景區對外開放的最大賣點,是依靠這個賣點來賺取更多的關注,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如果不是奔著熊貓、不是奔著那些熱帶植物,游客壓根就不會選擇去這些景區。
除了變相漲價外,還有一種做法就是違規漲價。比如國家發改委明確規定:50元以下的景區,一次提價幅度不得超過原票價的35%。然而一些旅游景點的漲幅早已經翻番了。還有一些景區也會按照規定舉行價格聽證會,進行價格公示。然而根據旅游法的規定,“景區提高門票價格應提前六個月公布”,但是我們的一些景區可以從公示到下文執行票價,只需要短短的4天即可,效率高的讓人瞠目結舌,上文提到的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就是這般。
在景區來看,漲價似乎成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的不二法門。而事實上,提高園區的經濟效益并不單單依賴于票價,還受制于消費者在園區的其他消費開支、消費者的人次等因素。因此定價合理、服務質量提高,或許才是能夠讓消費者產生多次消費沖動,愿意多消費、消費多的好辦法,千萬不要讓不合理的漲價行為成為堵在消費者心中的大石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