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發梅
藍天白云下,濕地草叢里,2個月大的鵝正扎堆覓食,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畫中的男子褲腳高高挽起,光著腳丫在鵝群中不停踱步,他是龍華區龍泉鎮美仁坡村村民吳岳全,他向記者講述了與其他5家貧困戶一起抱團發展的脫貧致富路,即6家人養一群鵝,所有權歸6家人,利潤6家人平分。
藍天白云、濕地草叢與成百上千只鵝構成一幅美麗畫卷。史發梅 攝
吳岳全說,這群鵝共1000只,鵝苗是政府扶持的,從幼鵝養到大的飼料也是政府幫扶的,包括養鵝的技術,除此之外政府還負責收購。“一條龍的服務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吳岳全說。
為什么不是將1000只鵝苗平均分給6家人?對此吳岳全解釋道,他們6家人中,有些家庭是有養鴨或養鵝的經驗,但有的沒有,一起養有技術的能指導幫帶沒技術的,這樣就不至于導致沒技術的家庭因養不活鵝造成損失,即達到抱團發展共同脫貧致富的目標。
“除此以外,6家人一起養,更方便管理和監督。”吳岳全表示,養鵝是件長期活兒,白天要把鵝趕到有水有草的地方,還得防止狗咬,另外晚上還得有人看護。
為了讓這群脫貧致富的“寶貝”健康順利成長,這6家人采取了兩家一組24小時看護的方式。兩家一組又有分工,白天由一家人負責把鵝趕到有水有草的地方,并保護它們不被狗咬;晚上由另一家人看護它們不被偷、不被咬。
晚上鵝和看護人住的地方是一座剛建的住房。鵝住院子,人住樓上。“房子還未搞好需要有人看護,房主讓我們住,其實是雙贏。”吳岳全說。記者走進房子看到,房子只砌了主體,門窗都無,看護人住在二樓,從一樓到二樓沒有扶手。“不辛苦勞動過不上好日子。”吳岳全解釋說,政府的幫助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還得自己努力奮斗。目前他們6家的主要收入都寄托在這群鵝身上。
吳岳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只鵝出籠時平均10斤,按照12元一斤售出,每只的收入是120元,1000只的收入大約是120000元。除掉下一批鵝苗每只40元的購買成本和50元飼料費,下批按照1000只鵝苗購買的話,剩下的三萬將平分給6家人。“從鵝苗到出籠只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樣一年養下來很有賺頭。”吳岳全說,他希望與其他5家通過政府的扶持和彼此的努力,一起慢慢脫貧共同致富。
(海口網10月12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南省紀委通報7起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
只有“精準扶貧”,才能全面脫貧
省政府督導組赴保亭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精準有效扶貧群眾滿意脫貧
合作社搭起致富"大舞臺" 海口馬坡村走出扶貧"新路子"
海口云龍鎮探索“政府+社會+志愿者”扶貧新模式
精準扶貧將“援助誘惑”化為“援助動力”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