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拆分的海底撈徹底跨界。日前,由海底撈集團全額投資修建的自持商業綜合體旭海時代廣場在四川簡陽正式營業,該廣場吸引了萬達影院、永輝超市、海底撈火鍋、屈臣氏、肯德基等品牌的進駐。對于海底撈此次進軍商業地產,有業內分析認為,餐飲行業近年來“四高一低”問題愈發明顯,海底撈也同樣經受著利潤降低的壓力,為了不讓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海底撈進一步轉移業務重心。而從已經完成的拆分布局來看,海底撈正在從一家依賴火鍋的餐飲企業過渡到涉足餐飲產業鏈的“餐飲帝國”。
海底撈變身“房東”
旭海時代廣場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該項目未來將致力于打造成一家集購物、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其實,海底撈進軍商業地產的消息早在2012年就已經傳出。當時有消息稱,海底撈集團在四川簡陽獲得一塊商業用地,規劃建設一家體量20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此后,便再無消息,直到今年2月24日,海底撈與簡陽市正式簽署協議,海底撈進軍商業地產的消息才被證實。
海底撈方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海底撈在四川簡陽建設購物中心,最大的原因是簡陽為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的故鄉,另外則是為了能夠加快海底撈在四川的業務發展。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海底撈在簡陽建設購物中心,是想占據天時地利的優勢,一方面,目前國家對西部經濟增長的重視程度以及扶持力度十分可觀;其次,張勇作為當地的“名人”在拿地、建設、招商、稅收等方面很可能有政府在背后的支持。
“此外,海底撈在火鍋企業扎堆的四川成績并不搶眼,借助商業地產對該公司在當地發展餐飲業務有所助益。而且,海底撈此番變身‘房東’,能為海底撈集團帶來可觀的收益,讓海底撈的營收數據更加亮眼,進而加快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朱丹蓬說。
“試水”挑戰巨大
商家變身開發商的案例并不少見,餐飲行業也不例外,麥當勞就是其中的代表。
據了解,麥當勞地產自有一套熟練的商業模式:尋找適合的開店地點,然后長期承租或購進土地和店面,再把店面租給各加盟店,從中賺取差價。而麥當勞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地產商,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有數萬塊黃金地段。
而在國內,曾被稱為“中國餐飲第一股”的湘鄂情在2011年的時候也嘗試涉足地產,盡管結局并不盡如人意,但也是餐飲企業接觸地產的案例。另外。上市餐飲企業西安飲食也曾宣布斥資20億元打造多位一體的“高新MALL”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一直處于拆遷和招商引資的初級階段。2006年西安飲食終于解除了實施該項目的土地合同,并收回土地出讓金及補償金,這個寄托西安飲食戰略轉型希望的造MALL運動最終折戟。四海集團更是提出餐飲與房地產拓展“兩條腿”戰略,在廣州萬博商圈打造首個商業綜合體四海城。
朱丹蓬認為,餐飲企業進軍地產需與餐飲行業目前的發展背景相結合。“餐飲企業現在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其中租金占很大一部分,餐飲企業背負的壓力越來越重,尤其是對于市場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餐飲企業而言。因此,海底撈進軍商業地產,讓自己變成‘房東’一方面能夠試水新的領域,豐富自身的業務架構以及盈利渠道;一方面能夠緩解海底撈開店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也能為海底撈今后的發展開辟更大的想象空間。”
不過,另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海底撈建設旭海時代廣場,并不能說明海底撈未來就將進軍商業地產。由于各地的取地政策有所差異,對于開發商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海底撈在簡陽建設旭海很可能享受了一定的便利和優惠,這在其他城市能不能行得通還是未知數。
“此外,商業地產對于開發商的資源整合能力、招商能力等具有很高的要求,海底撈若想繼續發展商業地產須先提升自身在上述多個方面的專業能力。而結合海底撈目前的發展動態來看,海底撈此次‘試水’意味更濃,也是對海底撈的多元化布局進行補充。”上述業內人士說。
頻繁拆分布局產業鏈
相比于在商業地產上的新動作,海底撈近年來頻繁的拆分與餐飲的關系更為密切。今年7月,海底撈旗下調料生產商頤海國際成功掛牌港股,成為海底撈登陸資本市場的開始。而海底撈旗下還有專注于供應鏈的蜀海供應鏈,并且也在計劃單獨上市。此外,海底撈在科技發展方面也展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旗下的海海科技將成為海底撈與互聯網結合的紐帶。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還成立了微海咨詢,為包括海底撈在內的所有餐飲企業、服務企業提供新員工招聘、培訓、人事外包等服務。
另有消息稱,海底撈還計劃將品牌部分拆出去,成立獨立的“廣告公司”。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就上述消息向海底撈方面進行求證,海底撈方面表示目前并沒有上述拆分計劃。業內認為,雖然海底撈否認了品牌部分的拆分,但該公司近年來的頻頻動作顯示出海底撈拆分的決心和趨勢。
海底撈拆分的背后是營收增速放緩這個餐飲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房租、人力、原材料等成本的不斷提升,持續壓縮餐飲企業的盈利空間,“排隊大戶”海底撈也不例外。公開資料顯示,2013-2015年,海底撈收入分別為43.5億元、49.9億元、50.85億元,雖然整體收入還處于上升趨勢,但營業收入的增速已經開始放緩。
從已經完成的拆分動態來看,海底撈正在盡可能地將自身的優勢資源進行整合放大,并且通過拆分的方式讓不同的公司專注于不同板塊的業務。種種跡象表明,海底撈集團將逐漸從依賴火鍋門店的商業模式過渡到涉足餐飲產業鏈的“餐飲帝國”。
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海底撈拆分的效果目前還未能完全展現。首先,已經上市的頤海國際,以生產火鍋底料為主,海底撈作為頤海“最重要”的大客戶,目前仍是頤海國際的主要營收來源。從頤海國際披露的數據來看,頤海國際的業績增長與海底撈門店的增長保持同步,對頤海國際而言,被母公司海底撈照顧盡管無可厚非,但是擴展更多的商戶資源也是當務之急。
而蜀海也面臨不小的難題。有知情人士曾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蜀海供應鏈的確具有較強的供應鏈解決能力,也盯準了餐飲企業普遍面臨的供應鏈難題,但是對于國內多數餐飲企業而言,標準化程度難與蜀海目前的高標準化相匹配,而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連鎖餐飲品牌多數有較為穩定的供應鏈,這也成為蜀海目前業務擴張的難點。另外,小南國、新辣道等餐飲企業在供應鏈方面也表現出很大野心,這些處在不同業態的餐飲企業,在供應鏈端也是海底撈強大的競爭對手。(北京商報記者錢瑜 郭詩卉/文)
?
?
相關鏈接:
男子沖入海底撈上海店 砍死與妻就餐老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