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楠木橋村,柑橘樹上碩果滿枝,獼猴桃果園被修葺一新,休閑農莊炊煙裊裊……剛剛從北京領獎回來的譚澤勇,又和村民們一道在山上忙個不停。
43歲的苗族漢子譚澤勇,高大的個頭,黝黑的面龐,對于每個村民家庭的產業發展和經濟情況了如指掌。他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譚指揮”。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斷”,作為湖南麻陽譚家寨鄉楠木橋村黨支部書記,譚澤勇發揮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楠木橋村黨支部的旗幟引領作用,大膽探索由9個村黨支部、276名黨員參與的“連村聯創、抱團攻堅”黨建引領扶貧新模式。
“譚指揮”領導大家吹響了脫貧沖鋒號,“連村聯創”兩年來,9個村人均增收3000多元,貧困人口從6400人減少到2383人。
譚澤勇前不久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他說,這個獎是全體村民艱苦奮斗拼搏而來的光榮。
然而,將9個村聚在一起抱團攻堅,也并非一帆風順。
楠木橋村過去比較富裕,但周邊8個村比較落后,其中還有4個貧困村。2012年,楠木橋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進一步拉開與鄰村的發展差距。
“一村富,小幸福;村村富,大幸福。”譚澤勇建議,楠木橋村與周邊8個村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但是,最初9個村意見不統一,其中兩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還有抵觸情緒,個別黨員還嘲諷譚澤勇“想當官想瘋了”。
為達成共識,在鄉黨委支持下,由譚澤勇帶隊,9個村黨支部書記和黨員、群眾代表一起,到廣東佛山市羅南村等經濟強村考察學習,統一了“連村聯創、抱團攻堅”的思想。以楠木橋村黨支部為基礎,組建聯合黨總支。鄉黨委書記兼任黨總支書記,楠木橋村黨支部書記譚澤勇任黨總支專職副書記,其他8個村黨支部書記任黨總支委員。
聯合黨總支是抱團攻堅的“一線聯合指揮部”,下設20個抱團攻堅黨小組。黨小組建在富民產業上,保證9個村11個產業都有黨小組,33個產業基地都有黨員致富能手,實現“一產業一小組、一基地一旗幟”的組織建設和產業建設無縫對接。目前,村村都有收入超10萬元的支柱產業和集體經濟,楠木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400萬元以上。
抱團攻堅,核心是發展產業。可是當地沒有任何工業基礎。譚澤勇意識到,還得從整合資源入手,在特色產業著力。他依托楠木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組織9個村的扶貧產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譚家寨鄉“寶庫嶺”扶貧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核心扶貧產業園,集約土地2000畝,投入資金800萬元,覆蓋貧困人口646戶2383人。產業園到2018年有望實現收益,年利潤將達380萬元以上。
在組建核心扶貧產業園的基礎上,9個村扶貧產業全面開花,先后建成100畝霞飛中藥材基地、竹子坳村200畝藍莓基地、楠木橋村500畝葡萄基地、黃茶村200畝紅心獼猴桃基地、吳公橋村200畝黃桃基地等,農產品供銷兩旺。
楠木橋等9個村雖然是偏僻的山區村,但卻有著青山綠水的好風景。譚澤勇靈機一動,做起了生態休閑旅游的文章。目前,9個村共建成四星級休閑農莊2個,民俗文化表演大舞臺3個,2015年旅游接待1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00多萬元。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譚澤勇帶領9個村黨支部探索扶貧小額信用貸款模式,保證貧困戶在免抵押、免擔保的情況下,都能貸款發展產業。腿部有殘疾的譚云均家,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戶。在村支部的扶持下,他從銀行貸款15萬元發展生豬養殖,今年出欄生豬500頭,全家7口人有望一舉摘掉貧困帽。
譚澤勇說,通過“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產業扶貧路子,實現了扶貧“小資金”撬動金融“大資本”,放大了扶貧資金效益。今年以來,646戶貧困戶總計獲得扶貧小額信用貸款2163萬元,發展產業項目100個。
如何杜絕扶貧“雁過拔毛”式腐敗?譚澤勇引領9個村黨支部,先期在楠木橋村安裝2臺扶貧資金查詢終端,方便群眾隨時查詢,確保產業扶持、易地搬遷、社保兜底等相關資金一分不少地落實到貧困家庭,保證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今年5月,通過“互聯網+扶貧監督”平臺,清理不合格人員103人,確保扶貧對象精準化。
?
?
相關鏈接:
北京40多萬畝彩葉林陸續進入最佳觀賞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