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書包。
制圖高翔
從 數 據 中 讀 懂 新 聞
除了課堂上布置的作業,每天還有“隱性”作業,一小學二年級學生“挑燈夜戰”到晚上9點成常態;自從女兒上初中后,一家人就中斷了旅游,周末都在補習班度過……不愁零花錢的“00后”同樣過得“水深火熱”(本報25日曾報道)。
“壓迫”這些“00后”的,不僅是作業,還有更直接的——超重的書包。
根據成都青羊區教育局2007年出臺“書包限重令”,小學、初中學生書包重量應在學生體重的10%以內。以一年級的學生為例,該年齡階(7歲)的男生標準體重為20.2—26.5公斤,女生為19.1—26.0公斤,那么他們的書包應該在2.6公斤以下。然而,10月24日、25日,記者走訪成都多所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書包,最輕的也有3.2公斤,最重的達到了6.9公斤。
A調查
最重書包6.9公斤最輕的也“超重”
現在的小學生,背上的“擔子”有多重?10月24日、25日,記者連續兩天走訪成都多所小學,對這些“00后”的書包進行稱重。
24日下午3點半不到,錦江區某小學門外已站滿了家長。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們背著或者拉著書包走了出來,家長們立馬上前,接過孩子的書包。“太重了。”一位一年級家長說道。彈簧秤顯示,她手中的書包重4.2公斤。
“上了二年級,每天要帶字典,書包更重。”旁邊的肖女士說,今年9月,兒子升二年級后,書包換成了拉桿式的,“我給他買的是那種大字典,要更重一些,背起太惱火了。”稱這個拉桿式書包時,彈簧秤“爆表”了——6.9公斤。
另一所小學所有學生除了一個書包,每人都還提著一個袋子,用來放飯盒、水壺。兩個包加起來有多重?一年級張同學,3.5公斤;四年級王同學,4.5公斤;三年級汪同學,6.2公斤……最輕的,是一年級嚴同學的包,3.2公斤,但也超過她體重的10%。
兩天時間里,記者在成都4所小學隨機稱量了28名同學的書包,平均重量為5.1公斤。
B案例
每天背5.6公斤書包上學 遇到足球課還要加兩斤
每天上學,從家到學校一公里的距離,圓圓就像是在進行一次“負重訓練”。8歲的圓圓正在讀小學二年級,他的書包,和他的個頭很不相稱。“我們大人單手提著都覺得重,更別說小娃娃了。”爸爸楊先生說。
圓圓的書包究竟有多重?記者用彈簧秤稱了一下:5.6公斤。圓圓體重30公斤,書包遠遠超過10%的參考指標。這樣的重量,讓楊先生也吃了一驚,“只是裝了每天要用的東西。”他一邊說著,一邊查看圓圓書包里的物品。
當天上課的語文、數學、英語等5本教材;一本口算習題、數學練習本、一本課外書;跳繩、彩色筆、一疊彩紙、一本字典、一個筆袋,還有一個水壺、一盒國際象棋。“學校每周有一次興趣班,他選的國際象棋,上課那一天,就要背著去。”這個國際象棋盒重約1公斤。
“這還不是最重的。”楊先生說,每周二、周五,圓圓還要訓練足球,“除了書包外,還要提一個包,球鞋、衣服,加起來,又是一兩斤。”
再次提了提圓圓的書包,楊先生有些無奈,“就一門數學,除了教材,還有口算書、習題書,怎么不重嘛。”雖然心疼,但他依舊堅持讓孩子自己背書包,“想培養他獨立,但還是擔心背這么重的書包,對他身體不好。”
10月24日,成都某小學一年級背上書包回家的小學生。 雷遠東攝
C數據
“限重令”沒有限制住 書包逐年“長胖”
早在2007年,成都市青羊區就曾推出“書包限重令”,要求全區小學、初中學生書包重量要限制在學生體重的10%以內。然而,學生們的書包,并沒有因此變輕,反而還“長胖”了。
2007年10月29日,就在“書包限重令”發出后不久,華西都市報記者曾來到成都金沙小學,隨機抽取6名學生的書包進行稱量,只有一個二年級學生的書包超重了,重量達3.8公斤。
2011年開學第一天,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青羊區一所小學,同樣對6名學生的書包進行隨機抽查。6名學生的書包平均重量為3.1公斤,最重的是一個五年級女生的書包,4.2公斤。
2014年10月28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又一次走進成都市多所小學,并抽取各個年級的學生書包進行稱重。這一次,最重的是一個拉桿式書包,達到了7.8公斤,成人一手提起都有些困難。除了這個“重量級”的書包,其他的書包也不輕,此次稱量的8個書包,平均重量達到5.4公斤。
從2011年的3.1公斤、2014年的5.4公斤,再到2016年的5.1公斤。這一組不完全統計的數據顯示,小學生們身上的“擔子”確實沒有減輕。
D觀點
設書包柜、換輕便書包……真正減負重在“精簡”
看著孩子“重如泰山”的書包,家長、老師們也感覺無能為力。
“現在的書都變成A4紙大小的,紙張也變好了,重量肯定增加了。另外,現在除了語數外等課程,還有選修課都有書。”成都一小學老師說,除了書包里的內容增重了,書包本身也比以前增重不少。一個拉桿式書包,重量在2公斤以上,一般的書包,也有近1公斤。
如何破解書包越來越重的難題?一些學校為學生們設立了書包柜,供他們存放物品。四川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就是其中之一。“像是音樂、美術書,就可以放在學校,每天只帶寫作業要用的書,這樣會輕松不少。”校長邱華說。
不過,要實現每人一個書包柜并不太現實。在2007年,青羊區某小學就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帶鎖的柜子,然而,從幾年前開始,這些柜子逐漸被取消了。“生源越來越多,教室空間實在不夠。”該校校長說。
即使有了書包柜,不少學生的書包依舊不見減輕。“多帶些回家安心些,萬一需要用呢?”一位家長說,她嘗試過給孩子換輕便的書包,并引導孩子根據課程表整理書包,“可效果并不明顯。”
怎樣才能真正減負呢?金沙小學副校長周剛認為,書包柜、換輕便書包等,都是形式上的,減輕的只是孩子背上背的重量,要真正減負,只有做到“提高”和“精簡”——提高課堂上教學質量,精簡課堂下布置的作業,“作業在精不在多,且要有針對性。”
?
?
相關鏈接: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