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杰
狂風暴雨夜,滿身淤泥的流浪狗,搖著尾巴,在馬路上逃竄。瓢潑的大雨拍打著它,讓它瑟瑟發抖,何處是它的歸宿?如果能有一雙溫暖的手幫助它,那該多好……
“我們就是要做那一雙溫暖的手,保護流浪的動物,給它們溫暖,為它們找到‘家’,讓它們也感受到海口這座城市的溫度。”海南省眾善關愛小動物志愿者協會會長徐艷容說。
海南省眾善關愛小動物志愿者協會(簡稱“海南眾善協會”)于2015年9月16日正式成立,目前有骨干志愿者33人,積極分子約120人。該協會沒有收容基地,主要將精力用在動物保護宣傳上。目前,協會創辦至今已發放宣傳資料3000多份,并通過微信、微博、QQ等進行宣傳,直接影響人群近兩萬人。
困難重重但絕不放棄
動物保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其中的艱辛少有人知。“我曾經養過兩只流浪狗,一只叫媛媛,養了6個月才找到領養人;另外一只叫小黑,養了8個月才找到領養人。”徐艷容說,還有一些送養人或救助人,通過海南眾善協會的公益領養平臺將小動物推介領養出去之后,就不再過問了。假如領養人因某種原因退養,根本找不到送養人或救助人的影子。他們還得繼續找人寄養,有些存在輕微疾病的還要籌錢治療。“這對我們這個沒有基地,也沒有專職工作人員,更沒有政府撥款的民間組織來說,壓力相當大。”徐艷容說,他們既要照看小狗,又要幫忙尋找領養人,同時還要兼顧工作和家庭,沒有親自參與的人很難想象其中的艱難。
困難雖多,但海南眾善協會的志愿者們從沒有想過放棄。他們懷著一顆熱忱的心,全心全意去保護流浪動物。通過不斷宣傳,影響更多的人來加入到幫助流浪動物的行列,凝聚眾人之力,為流浪動物發聲。這也是海南眾善協會當初取名叫“眾善”的涵義。“希望能有愛心企業加入進來,注入資金,讓我們協會有能力聘請一些專職人員,減輕我們志愿者的壓力,也能讓運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徐艷容說。
建公益平臺為流浪動物找“家”
“我曾經看見過一個大約60多歲的阿姨,用旅行袋兜著多條奶狗,在市場上逢人就問,誰要狗,不要錢的,是流浪狗生的仔。”徐艷容說,社會上存在流浪動物被人救助后無人領養的情況。因此,海南眾善協會后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公益免費領養平臺的建設一直都是協會的重要工作。“公益免費領養平臺主要為救助人服務,他們撿到了流浪貓狗,找不到原主人,自己也收養不了,我們都會積極主動幫助他們推介領養。”目前,通過海南眾善協會的公益領養平臺推介領養的流浪貓狗已近600只。
隨著“雙創”工作的開展,海口這座城市越來越有溫度。政府各級部門都開始理解海南眾善協會工作的意義,并給予支持和配合。熱心救助流浪動物的市民越來越多了,更多人愿意參加動物保護公益活動中來,為流浪動物保護奉獻一份力。“我們并不孤單,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工作最大的動力。”徐艷容說。
希望更多人能夠加入保護動物行列
“有人說,做動物保護會上癮,其實不是上癮,主要是難以放下。”徐艷容說,那些可憐的小動物們,就像一個個無助的孩子,讓人不忍心放棄他們。尤其是現在,動物保護志愿者隊伍在海南還不多,作為先行者,他們不會輕易退縮,今后會更加注重團隊建設以及理念推廣,加大宣傳力度。
近年來,海南眾善協會的志愿者去海口的多個中小學校進行了近30場以愛護動物為主題的講座。講座中,孩子們對動物表現出的喜愛和熱情,讓志愿者們深受鼓舞。“我覺得這就是動物保護的社會基礎和前景。”徐艷容說,海南眾善協會歡迎更多市民加入他們的行列,讓城市越來越有溫度。
(海口網11月2日訊)
?
?
相關鏈接:
網友惡搞:當動物沒有了脖子以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