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治理:藍天比數據更有說服力!
????霧霾治理正在提速。近些年,來自各部門的監測數據都說明重污染持續天數和峰值濃度在下降,治理效果顯著。然而,民眾的直觀感受卻是,供暖季還未到,很多地區就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人們一直斷斷續續地籠罩在灰蒙蒙的天空下。
????關鍵詞:霧霾
????治霾數據與民眾直觀感受不符,提示了什么?上周,青年調查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9.4%的受訪者關注相關部門的治霾數據,但僅29.5%的受訪者感覺治霾數據和直觀感受相符,66.0%的受訪者會因此對數據產生懷疑。63.6%的受訪者期待,讓每個普通人都能直觀感受到治霾效果。
????僅29.5%受訪者感覺治霾數據和直觀感受相符
????“沒直觀體驗到,誰又會相信治霾效果呢?”
????今年是某廣告公司員工汪軒怡在北京生活的第6年。對北京的霧霾,她常常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汪軒怡的公司在16樓,霧霾天時,她偶爾會透過窗戶往下看,城市里的人和車都不見了,只剩下灰壓壓一片,那種感覺讓她覺得很可怕,好像整個城市都消失了。
????調查中,
????67.8%的受訪者表示所在地區霧霾嚴重,
????其中19.5%的受訪者認為非常嚴重。
????24.3%的受訪者表示一般。
????認為不嚴重的僅為7.8%。
????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某建筑公司擔任財務經理的項英,感覺牡丹江的霧霾也很嚴重。有時候晚上出去散步,看到路燈下面都是灰蒙蒙一片,還經常會感到嗓子癢。
????項英每天都會用手機看一下空氣污染指數,“根據這個決定要不要戴口罩”。但對于污染指數,他心中常常有一個疑問:“污染指數測量只在白天嗎?”他說,因為牡丹江地區白天常常是晴天,但在傍晚以后,“會感到煙氣很重”。
????他還記得,2012年末的時候,霧霾的話題好像一下子在網上爆發了,當時流傳著各種“全國pm2.5最低的十個城市”,牡丹江經常能排進去,這讓他感到難以置信,“這都是咋測出來的?”
????調查中,
????69.4%的受訪者關注相關部門的治霾數據,
????20.5%的受訪者不關注。
????同時,
????43.1%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治霾數據和直觀感受不符。
????感覺相符的僅占29.5%。
????27.4%的受訪者感到不確定。
????盡管近些年的數據顯示治霾成效顯著,汪軒怡的直觀體驗卻是,北京霧霾還是挺嚴重,只有刮了風,天才能藍起來。“沒直觀體驗到,誰又會相信治霾效果呢?”她覺得,公眾最需要的不是數據,而是空氣質量變好帶來的直觀感受。
????治霾數據與直觀感受不符,也會影響公眾對治霾效果的信任度。
????調查中,
????66.0%的受訪者會對治霾數據產生懷疑。
????16.3%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僅17.6%的受訪者不會懷疑。
????34.4%受訪者認同治霾成效顯著但未達到公眾直觀感知程度
????“可能是因為數據變化的幅度不是很大,所以直觀感受上不那么容易區分。”
????據中國環境保護部消息,今年1至10月,中國338個城市PM2.5濃度平均為42μg/m3,同比下降12.5%,空氣質量在逐步改善。
????調查中,
????34.4%的受訪者認同,數據顯示治霾成效顯著,只是還未達到公眾能直觀感知程度。
????但也有40.6%的受訪者并不認同治霾成效。
????25.0%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對于治霾數據與直觀感受,宇寒這樣理解。“可能是因為數據變化的幅度不是很大,所以直觀感受上不那么容易區分。”他猜測。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朱芬芬分析,一個可能是,現在大家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多,有些渠道發布的內容可能會讓民眾有一種想法,就是現在治霾效果不怎么好;還有一個可能是,霧霾的形成機理比較復雜,治理需要比較長的周期,“也許這兩年往里排的是減少了,但以前排的還在里面啊。它那個總量還在,你要想近幾年馬上取得很好的效果,這個很難”。
????“而且,大氣循環是區域性的。光北京市、河北省治理不一定能達到效果,一個大氣團可能是好幾個省份的聯合作用。”朱芬芬說。
????項英認為,現在空氣質量還是在逐漸改善的。他看到,近些年,很多污染源頭都在被治理。比如,不少重污染企業被關掉了,很多老舊的供暖廠,現在都在投入大量設備,改進了新技術。
????宇寒則對政府治霾力度不太滿意,“只有‘APEC藍’、‘閱兵藍’不夠,太形式化了”。治霾不應該是一陣風式的,而應該循序漸進,穩扎穩打。
????36.0%的受訪者表示,對所在地區政府治霾力度滿意。
????39.1%的受訪者表示一般或不好說。
????也有24.9%的受訪者不滿意。
????具體說來,在受訪者眼中,近年來當地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環境應急預案(49.4%)、懲處超標排放企業(47.9%)、調整產業結構(46.6%)。
????其他舉措還有:推廣清潔能源(40.7%)、車輛限行(40.6%)、實行區域聯防聯控(29.7%)、重污染天停課停工(24.6%)、搖號購車(18.8%)等。
????67.1%受訪者關注全國污染源普查
????“肯定是更多藍天啊。出門不用帶口罩了,大家自然就知道空氣質量改善了。”
????在前不久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強調,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重污染天氣應對的出發點、落腳點。
????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調查中63.6%的受訪者表示,要讓每個人都能直觀感受到治霾效果。
????說到心目中的治霾效果,宇寒不假思索:“肯定是更多藍天啊。出門不用帶口罩了,大家自然就知道空氣質量改善了。”
????在朱芬芬看來,霧霾治理有一個政府公信力的問題。現在出了很多環境事件,群眾發現政府可能管理得不夠,就會去質疑。而且,環保宣傳也很不夠。“比如我是前不久跟北京市環衛局聯系之后才知道,他們很多環衛設施都是有公共開放日的,然而連在校學生知道的都不多。所以說關于環境方面的教育、宣傳不是特別到位”。
????要讓普通人真正感受到治霾效果,
????60.8%的受訪者表示要完善霧霾指數預報和重污染天氣預警機制,
????54.7%的受訪者希望定期公布更詳盡和精確的治霾數據,
????42.5%的受訪者期待公開治霾財政資金具體流向,
????32.1%的受訪者表示有關機構要加強指導工作,幫助民眾抵御霧霾傷害。
????汪軒怡覺得,政府應該多公開和宣傳具體的治霾措施。你要讓公眾知道,在用怎樣的方式治理霧霾,有什么具體成效。“你得說出來。光是指數擺在那兒,我怎么知道這是什么意思,能給我帶來什么感受呢?”
????對于進一步減少空氣污染,受訪者也提出了建議。
????62.5%的受訪者希望提高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
????57.4%的受訪者提出要削減煤炭消費量,
????55.5%的受訪者建議植樹造林,重視綠化工作,
????40.5%的受訪者表示霧霾預警時間要提前,
????33.9%的受訪者希望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作為建筑行業從業者,項英希望,城市建設要加強綠化。另外盡可能減少二次道路修正,加大施工防護力度,有效控制灰塵。
????調查中,63.3%的受訪者表示,要真正改善空氣質量,就要加強污染源的治理,真正做到“減排”。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決定于2017年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從源頭查起,讓治理更加有的放矢。調查中,有67.1%的受訪者表示,在關注這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圖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
?
?
?
相關鏈接:
牡丹江市局落實“四項措施”專項整治保健食品銷售不規范問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