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甜
在龍華區龍泉鎮美仁坡村的一片青山綠水中,一群大白鵝叫得歡暢。供四個孩子讀書的“鵝倌”吳岳全這兩年的日子逐漸寬裕起來。
“這都要感謝吳書記,是他墊錢給我買鵝苗,帶我走上了致富路。” 吳岳全說。“吳書記”名叫吳挺秀,由他創辦的養殖專業合作社資產近420萬元,社員年戶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今年,吳挺秀由村支書當選為鎮組織委員。
基層是廣大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大熔爐,服務群眾的大舞臺。近年來,海口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總體部署,將黨建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抓基層、打基礎、立制度、提經費、增補貼、建場所,以人民為中心,以堅實有力的基層組織堡壘增強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推動海口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選好帶頭人 班子更強了
立冬后,海口有了些許涼意,云龍產業園的縱一路卻是熱火朝天
“對于歷史遺留問題,只要拿出韌勁和拼勁,不怕解決不了。”8月新當選的云龍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符翔禹看著縱一路工作面清表完畢,長舒了一口氣,“不到半個月時間,已經署了56宗征地協議。”10月份,云龍鎮還收獲了一個國家級榮譽,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成為海口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我們倡導干部職工一家人,致富共享一家人,只要黨員干部用真心傳真情,用實干促發展,就一定能夠扛起‘瓊臺復興’的云龍擔當。”新當選的云龍鎮委書記陳文強說。
換屆換出新活力,班子帶出戰斗力。目前,全市已順利完成村、鎮、區三級領導班子換屆工作,為市級領導班子換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村級組織換屆工作中,市委明確提出,要毫不含糊、旗幟鮮明地把政治標準、政治要求放在第一位,強力推動農村治理模式由傳統的“富人治村”、“能人治村”向現代治理“法治治村”、“賢人治村”轉變。通過換屆,41名長期不在村里居住、忙于在外做生意、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履職的商人被剔除出班子;52名鄉賢人士代表和453名在“雙創”、棚戶區改造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黨員群眾被推選進村(社區)“兩委”班子。全市村(社區)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99.5%,“兩委”成員交叉任職率比上屆提高12.2個百分點, “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比上屆降低0.6歲……每項指標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9月14日,22個鎮換屆工作全部順利完成,成為全省17個市縣(三亞市、三沙市沒有鎮換屆工作任務)中第一個完成鎮領導班子換屆的市縣,呈現出“早、優、細、嚴”特點;15天后,四個區完成換屆,實現一次性選舉成功率100%,市委提名的區委和區紀委領導班子人選當選率100%,提名的區人大、區政府領導班子人選和法檢兩長人選當選率100%,批復的市黨代會代表候選人當選率100%,下派和各區提名的市人大代表候選人當選率100%。
傾情解民憂 與民更近了
“這幾天建得真快,有什么需要盡管提。”秀英區永興鎮羅經村的馮在禮正在建新房,由市司法局下派到羅經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吳經輝時常到他家里看看。“太謝謝你們了,我都60歲了,真是沒想到還能在政府的支持下住上新房。”馮在禮動情地說。
馮在禮是一位貧困戶,妻子生病長期臥床,一家六口只有祖上留下的一間10多平方米的瓦房,兩個大一點的孩子放假回來只能在鄰居家借住。
“他們全家只有一個勞動力,所以我們扶持了100只雞苗和3只羊給他養殖,并申請了6萬元的危房改造經費,幫助他建新房。”吳經輝介紹,村“兩委”干部還對扶貧養殖戶進行上門跟蹤服務,及時協調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確保家禽家畜養得活、見效益。
臨出門前,吳經輝了解到,馮在禮家的新農保還沒有繳費,便拿起農保本,蹬上摩托車,到鎮上幫他繳費去了。
只要是一心為民辦好事,群眾就一定會支持和擁護。
龍華區城西鎮丁村是一個城中村,3個項目在這里落地建設,將來會帶動一大批群眾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在萬人海鮮廣場項目建設過程中,村民王開富經營了10多年的花圃需要搬遷,但一下子再找出來個4畝的場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也成了壓在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開雄心上的大石頭。
“一邊是要加緊建設的項目,一邊是群眾的生計問題,我必須完美解決。” 王開雄說,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跑腿”,把附近區域跑遍了,并到處拜托親戚朋友打聽,終于,王開富的花圃找到了“新家”,萬人海鮮廣場項目序時推進。
海秀快速路推進過程中,市城建集團黨委提出了“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建工作一體化”的工作思路,將黨建工作具體融入工程建設全過程,得到來自全國各地參建項目的14家單位積極響應,使黨支部成為項目建設的“火車頭”。
黨心連民心 生活更好了
早晨到村頭的農貿市場買菜,傍晚到休閑廣場跳舞,還可以打打籃球、看看書……遵譚鎮新潭村的村民享受著和城里人一樣的閑適生活。
“我1995年的補貼只有60元每月,現在2750元。”當了22年村支書的新潭村黨支部書記蔡宗蘭說,現在村里的工作經費多了,會也開得多了,群眾期待可以逐步實現。
去年以來,海口將每個村(社區)“兩委”班子每年的工作經費提高到30-40萬元,增加了197%;村黨組織書記的生活補貼標準提高到2750元,社區黨組織書記的生活補貼標準提高到3500元;市委還一次性安排專項資金4.3億元,力爭年底前全面解決全市村居組織活動場所“無、危、小”問題。
真金白銀投向基層,收獲的是基層戰斗堡壘作用的提升,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組織關心我們,群眾信任我們,我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幾日,新潭村600畝的冬種瓜菜地里的佛手瓜已經掛果,辣椒苗正在移栽,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我很榮幸當選了市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已準備好了發言材料,除了發展常年瓜菜,我還有一些新想法。”蔡宗蘭說。
向基層下沉的除了資金之外,還有人才。市財政局國庫處處長李春苗掛職大同街道辦事處任副主任后,迅速轉變角色,主動參與到基層工作中。在她的積極爭取下,20萬元的資金用于企業改制后的“三無”小區整治,使“三無”小區的景觀風貌和基礎設施建設大為提升。市人社局干部林文新掛職府城街道任副主任后,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父親住院期間,他仍堅守工作崗位,各方面工作成績突出……去年來, 海口206人到基層一線掛職,22名市直科級干部交流到區、鎮街任職,83名機關干部到村居任第一書記。
服務接地氣,民心聚起來。海口正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引領,以“雙創”為抓手,以“三嚴三實”和“四種精神”鑄造帶動干部作風轉變,讓黨員干部“下得去、抓得實、干得好”,使海口這座年輕的省會城市發生蝶變,使人民群眾感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海口網11月13日訊)
相關鏈接:
基層惠民項目亂象頻現 不法官商分食“唐僧肉”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30多年來,他用大白話將理論宣講到基層
貴州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
廈門:嚴查基層不正之風和
海南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現場會暨紀檢監察系統理論研討會召開
海口農村基層黨風廉政顯現“綠水青山” 贏得廣大民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