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失敗,“天降”債務,李長天只能和幼子相依為命
編者按:“24條”自2004年4月1日施行以來,已走到第12個年頭。對夫妻債務,“24條”先推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單方所負之債為共同債務,因此引發的爭議,從理論界到實務界,一直沒有平息。特別是隨著經濟發展,婚姻關系與個人財產安全成為必須正視的問題。為此,成都商報特推出系列報道,聚焦“24”條。
法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危險的婚姻
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李長天和前妻王鳳英因感情不合,2015年12月21日協議離婚。然而從今年1月起,李長天開始不斷接到各種催債信息。他簡單統計了一下,前妻王鳳英一共向32個個人、7家小額貸款公司以及3家銀行一共舉債600余萬,“這些借貸行為我完全不知情。”由于上述債務主要形成于兩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這意味著,李長天將極有可能承擔連帶責任。
目前已進入訴訟程序的案子似乎正在印證這種可能性。現已有3名出借人提起訴訟。其中有兩起因被判承擔連帶責任,李長天提起了上訴。另一起還未判決。更多的出借人仍在圍觀。
“被負債”之痛
前妻跑路,李長天成了討債對象,一旦他出現在校園,身邊就會聚集起一幫追債人。不得已,他辭去了副院長等行政職務,還搬了家。
1 奮斗
1977年,李長天出生于廣西鳳山縣一個農民家庭。地處廣西西北部的鳳山是全國貧困縣。父親有病,不能干重活,讀書期間,李長天的學費、生活費主要來自于母親上山采蘑菇、竹筍和奶奶養豬的收入。
中山大學人類學專業博士畢業后,李長天成為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一名教師。目前,李長天已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從2013年7月起,李長天一度任學院副院長兼學校民族博物館館長。現已出版專著兩部、譯著一部,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對于李長天上述履歷,10日晚,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王柏中予以了證實。王柏中院長表示,李長天雖然年輕,但在民族學研究上已建立起一定學術聲譽,“是我們這邊的學科帶頭人。”
李長天的所有理想與追求,隨著一段事后看起來“危險的婚姻”而暫告一個段落。
2 婚姻
李長天和王鳳英相識于2005年。彼時,王鳳英在南寧一家金融機構上班。2008年兩人結婚。回顧這段婚姻,李長天感慨,確有倉促之處,“當時我父親病重,臨終前最大心愿就是希望我能成家。”
2012年,兒子呱呱墜地。隨著個人不斷努力,李長天擔任了學院副院長,也解決了教授職稱。這個三口之家其樂融融。
李長天介紹,大概從2015年年初開始,王鳳英有一些形跡可疑。“長期以見客戶為由滯留外不回家,連孩子也不照顧,大大小小的家務事全都由我一人承擔。”妻子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稍有不慎就和他吵架。最初,本著為孩子考慮,李長天選擇了忍讓。然而,情況愈發嚴重,兩人矛盾越來越深,期間,王鳳英還多次偷偷刷李長天的信用卡。由于夫妻感情破裂,去年12月21日,兩人協議離婚。
讓李長天始料未及的是,今年1至3月,他不斷收到各種各樣的討債信息。李長天說,這個時候他才知道王鳳英在外面欠下巨額債務。更嚴峻的是,作為王鳳英的前夫,他極有可能承擔連帶責任。
3 債務
債務困擾之初,李長天對前妻充滿了仇恨。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長天覺得,有問題的可能不光是前妻,還包括了法律本身。
事情暴露后,王鳳英不止一次向李長天表達過懺悔,坦承因為沉湎于賭球,她輸掉了不少錢。此后又利用高利貸拆東墻補西墻,最終導致債務越滾越多。
目前已暴露出來的債務數額極為驚人。李長天初步統計了一下,王鳳英一共向32個個人、7家小額貸款公司、3家銀行共舉債604.5萬。李長天聲稱,對于上述款項,他每一筆都不知情,他也沒有在任何一筆款項上簽過字。李長天同時聲稱,上述款項除了相當一部分被高利貸利息所吞噬外,“剩余部分,就是賭債,沒有用于家庭開支。”
就像這類故事絕大多數結局一樣,由于債臺高筑,被追債者多次毆打后,王鳳英逃離南寧。王鳳英跑路后,李長天則成為了討債對象。討債者建立起了專門的微信群,在廣西民族大學內安插上眼線,一旦李長天的身影出現在校園,身邊就會聚集起一幫追債人。部分銀行也聘請討債公司向李長天展開騷擾,“生活完全如噩夢一般。”
無奈之下,李長天辭去了包括副院長在內的相關行政職務,并搬了家。出于安全考慮,學校同意了李長天這一請求,并特別交代學校保安,一定要加強對李長天本人的安防、保衛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