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敬儒
在建的鋪前跨海大橋。記者張俊其 攝
以“海澄文”一體化為契機,深化改革開放,把“海澄文”經濟圈打造成全省最強勁增長極。堅持大發展、大開放、大合作、大生態理念,充分發揮海口帶動作用,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布局一體化、城鎮空間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創新體系一體化,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區域開發效率,示范帶動瓊北發展。積極推進政策制度標準的軟件聯通,促進紅利共享。依托“海澄文”一體化,加快推進海口國家級新區建設。力爭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海口、澄邁、文昌三市縣以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50%以上的目標。
關鍵詞:基礎設施
未來的“海澄文”交通格局將拉大海口腹地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力爭到2020年三市縣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50%以上、旅游收入占全省25%以上。“海澄文”一體化正是國家戰略在海南的體現,是全省“多規合一”重要的一步棋。目前,隨著“海澄文”一體化發展戰略不斷推進,如何發展好“海澄文一體化”,海口如何當好“領頭雁”,在海口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海澄文”一體化再次成為代表們一個熱門的議題。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海澄文”一體化的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首要。林健代表認為,基礎設施一體化是實現綜合經濟圈一體化的前提,“海澄文”一體化的步驟應當是:在基礎設施一體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經濟的一體化,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能夠暢通無阻,通過建立產業互助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促進新型產業的聚集和發展,最終形成以產業協作、經貿發展、金融投資為主題的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合作體系。
在林健看來,“海澄文”一體化的核心在于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實現互聯互通。以交通基礎設施的硬件聯通開篇布局,積極推進繞城高速二期、鋪前大橋、瓊北濱海旅游公路、“海澄文”城際軌道等區域一體化交通工程建設,協同推進區域水網、電網、氣網、光網等建設,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緊密、保障有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林健表示,未來的“海澄文”的道路基礎設施變成了一個網狀的格局,這將把海口的城市中心和城市腹地大幅拉開,將有效地增強海口省會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將有效地促進三地的旅游發展、經濟協同、百姓出行的需求都得到滿足。目前,不管是高鐵的樞紐還是陸島運輸的樞紐,海口已經形成了一個聚集區域,在未來打造樞紐鏈接的時候,將實現“海澄文”區域便捷、高效互聯互通。
建成通車的盈濱海灣大橋。(資料圖片)
關鍵詞:產業發展
發揮各自優勢 形成互補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前經濟發展的兩大趨勢,而區域產業一體化發展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優路徑。以“海澄文”一體化為契機,推進產業布局一體化,是“海澄文”一體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未來,“海澄文”產業一體化,會是什么樣子呢?對此,劉立武代表說,推進產業發展一體化,就要放大海口國家高新區、海口綜保區、美蘭國際機場及臨空產業園區的“三區疊加”優勢,推動區域內各項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合理細化產業鏈分工,密切產業轉移與承接,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實現區域經濟深度融合、集聚集群發展。
近5年來,我市產業不斷加快了轉型升級,奮力實現綠色崛起,規劃建設產業園區,拓展發展承載空間,全市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達59平方公里是2011年的3倍,而且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為我市工業在“十三五”快速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產業一體化,目的就是做到產業發展協同化、差異化,避免過度同質發展。劉立武說,協調“海澄文”產業發展,轉移部分海口市的產業功能進入腹地廣闊的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促進海口市主城區部分產業園區“退二進三”,是海口產業未來的發展的一個方向。“海澄文”一體化發展,其實就是實現市縣聯動,根據各自優點發揮優勢,形成互補。三市縣之間通過深化飛地園區合作機制,通過“東西雙港驅動”,實現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在產業發展定位方面,海口國家高新區重點發展以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為主的醫藥健康、高新技術類和低碳制造等三大產業,將不符合美安科技新城三大產業定位的產業項目、港口依賴較強的項目以及海口市其他轉型升級等產業項目,適當引導到海口高新區的云龍產業園和“海口飛地產業園”發展,實現海口和澄邁的產業差異化互動發展,形成“海澄文”一體化發展的產業基礎。
在“多規合一”的前提下,為實現“海澄文”區域內產業合理布局,形成全省一盤棋的整體產業分工格局,結合海口港口西移發展的戰略,海口正在與澄邁縣政府、老城開發區開展合作探索,希望能以創新的管理模式,在澄邁老城經濟開發區建設“海口飛地產業園”,這將促使產業一體化邁出重要的一步。
關鍵詞:公共服務
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海澄文”一體化就是“海澄文”綜合經濟圈,我們提出“大發展、大開放、大合作、大生態”四大理念貫穿其中。這樣的理念和國家提出來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發等相吻合。龍翔春代表說,要打造全省最強的經濟增長點,第一要推動“海澄文”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和產業布局的一體化,帶動經濟和投資的發展。尤其是產業布局一體化,就是要在這三個市縣里面重新進行產業合理布局,或者互補、或者差異、或者共享。達到產業集聚產業布局合理化以后,才能可持續地帶動“海澄文”的發展。第二是,“海澄文”一體化將三個市縣的資源整合在一起,為打造戰略支點城市創造條件。第三是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注重區域社會建設的有效銜接,密切就業、養老保險、戶籍制度改革、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的合作,聯手解決社會治理、城市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努力讓區域內百姓更好地共享一體化發展成果。
龍翔春認為,公共服務同城化方面,可以做到密切就業、養老保險、戶籍制度改革、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的合作,聯手解決社會治理、城市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人才跨區域共用方面,可實行三地人才資質互認機制;在科技聯手方面,建立三地科技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的溝通協調機制;社會保障工資水平方面,推行“海澄文”地區互認的高層次人才戶籍自由流動制度,推進子女入學、醫療社保等都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改革三地薪酬體系,推進三地薪酬協調機制。
2016年前三季度,“海澄文”三市縣實現了1248.377億元,增長7%,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880.88億元的43.3%。代表們認為,在推進“海澄文”一體化進程中,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共同努力,妥善應對面臨的挑戰,必然會帶來區域經濟實力的明顯提升,輻射帶動效果的逐步增強,產業協同優勢的不斷顯現。隨著基礎設施“同城”效應的日趨明顯,“海澄文”三地人民將享受到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
(海口網11月20日訊)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