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流動老人已成為一個龐大群體。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公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戶籍不在原地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60歲及以上的流動老年人口數量接近1800萬。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照顧晚輩、養老與就業是這一群體選擇流動的主要原因。盡管大多數流動老人能較好地適應新環境,但也有不少老人的生活面臨著諸如難以融入城市生活、醫療住房難得到保障等現實難題。專家建議應對流動老人群體給予充分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他們的現實困難。
為了晚輩,咬牙也要堅持
子女在城里安家落戶,父母進城照顧孫輩是不少流動老人進城的最主要因素。《報告》顯示,為照料晚輩而流動的老年人口占流動老年人口總數的43%。
今年62歲的張振輝和老伴育有一兒兩女,兒子大學畢業后,進入廣西南寧市一家房地產企業工作并結婚生子。早在2013年,張振輝就和老伴從廣西賀州市老家來到南寧照顧即將分娩的兒媳。眼看孫子即將上幼兒園,夫妻二人準備先回老家。前不久他們又當上了外公外婆,回去正好幫二女兒帶娃。但這其實也是個借口。
“從南寧到賀州坐動車要4個小時,我們老兩口經常要兩地跑,說不累是不可能的。在南寧生活的時候,除了買菜做家務就是帶娃,兒子兒媳下班后也很少跟我們交流,除了晚上看看電視,最大的樂趣就是帶著孫子在小區里玩了。”張振輝說。
在重慶市渝北區北城國際小區里,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很多老人推著嬰兒車在院子里散步,隨著二孩政策實施,為照顧孫輩離開老家的老人越來越多。來自湖北省孝感市的58歲的王芳(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從女兒懷孕開始,她就來到重慶生活。王芳說,現在的孩子們負擔重,女兒考上大學好不容易才在大城市安定下來,工作特別忙,如果沒有老人幫忙照顧,肯定不行。按計劃,她要一直照顧小外孫到3歲,到孩子上幼兒園了才回去。這段時間里,她老伴一個人留在老家生活,有空了就來看看外孫,一方面是因為丈夫不習慣這里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女兒家住房面積有限,住不下。
王芳對記者感嘆:“現在照顧小孩太累,講究太多了!吃的東西從奶粉的選擇、沖泡方法,再到碗筷的消毒,女兒都有要求,我一輩子都在農村,特別不習慣。我也快60了,身體毛病也不少,可再不適應,為了幫女兒,也得咬牙堅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