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今年52歲的貧困戶李茌秀在寧都博軒網絡扶貧有限公司打包臍橙。在這里工作,包吃包住日薪還有60元,讓她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寧都博軒網絡扶貧有限公司依托寧都縣竹笮鄉賴沙電商村而創立,實行“網店+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已讓李茌秀等30多名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寧都縣竹笮鄉賴沙電商村是江西省贛州市網絡扶貧行動的剪影。在脫貧攻堅戰中,贛州市扎實推進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和網絡公益等五大工程,讓更多的群眾用上互聯網,讓更多的農副產品走向大市場。
目前,贛州市電子商務進農村已實現全覆蓋,為貧困戶提供免費電商知識培訓10000余人,為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從高空中拍攝到的寧都縣竹笮鄉賴沙電商村。
脫貧攻堅進入“E時代”
11月28日,寧都博軒網絡扶貧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城在臍橙基地,一邊調度工人采摘臍橙,一邊用手機向網絡客戶直播豐收的場景。
陳城能在果園實現網絡直播,與江西省贛州市加快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今年來,贛州以“寬帶中國”示范城市為契機,積極爭取工信部、財政部對農村寬帶建設的支持,全市建成移動基站2.2萬余個,其中4G基站1.1萬余個。
特別是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項目,贛州市2016年計劃投入8.24億元,計劃建設基站5769個,截至9月底已投入6.15億元,其中4G網絡建設項目投入4.24億元,寬帶覆蓋和寬帶提速項目投入1.92億元,新建基站4192個。
如今,2G、3G網絡基本實現城區、鄉鎮、行政村全覆蓋,移動4G網絡實現城區、鄉鎮全覆蓋、行政村82%覆蓋。基于這些信息基礎設施的保障,陳城等贛州電子商務從業者才得以實現“到哪賣到哪”。
電商村服務站遍地開花。圖為寧都縣賴沙電商村服務站 。
為拓展網絡扶貧的點和面,贛州還采用PPP模式,開發了集大數據分析、在線預定、智慧導游導覽導航、智慧監管、智慧營銷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旅游平臺和手機APP,實現景區購票、土特產在線購買、景區一鍵導覽、旅行社產品在線報名等功能。
同時,大膽借助“互聯網+”思維,在現代農業等領域開發軟件和產品,拓展脫貧攻堅新路徑。如贛州的江西云商專業合作社采用物聯網技術,讓會員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APP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全程進行監控和直接下單購買。
借助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同步拓展致富路。其中,贛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依托互聯網建立了農業智能控制系統、大田“四情”檢測平臺、農產品電子商務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放心。
依托信息基礎設施的全覆蓋,贛州不斷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力和驅動力,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正借著互聯網的東風,搭上網絡扶貧的快車,帶領貧困群眾奔小康。
在贛州開展的免費電商培訓。
群眾搭“網絡快車”致富
11月28日,興國縣良村鎮前村村貧困戶周為煌正把自家產的大米拿到郵樂購電商服務中心代售。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新模式,利用電子商務進農村加大扶貧步伐,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
興國縣的創新舉措,是江西省贛州市推進農村電商工程的“冰山一角”。在網絡扶貧的推進中,贛州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農村電商工作領導小組,各示范縣(市)成立由當地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出臺《贛州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提出發展一縣一品農產品電商,打造中國臍橙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等涉農電商規劃布局。設立農村電商發展專項資金,從園區建設、平臺搭建、物流配送、自主品牌建設、人才引進、鄉村服務站點建設、氛圍營造等方面,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贛南臍橙搭乘網絡快車遠銷全國各地,輻射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圖為一個貧困戶在果園采摘臍橙。
同時,依托市、縣、鄉三級電商產業園,大力整合扶貧、就業等資源,引導貧困戶在淘寶網、京東商城、1號店、“農村e郵”、“城鄉買賣網”等平臺開店創業,通過“網商+服務站+貧困戶”模式,引導貧困戶與電商線下合作,讓貧困戶進入電商利益鏈,實現增收脫貧。
全市建成電子商務產業園(孵化園)26個,其中示范縣(市)已建成20個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共建有32個縣級運營中心、112個鄉級服務中心、1179個村級服務站。同時強化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打通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與阿里巴巴、京東、順豐、蘇寧云商等知名電商簽訂合作協議,在農村電商服務、菜鳥物流、人才培訓、金融服務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高起點打造電商運營平臺。搭上這些平臺的“快車”,一大批貧困戶逐漸走上致富路。2015年,贛南臍橙線上交易額達12.84億元。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農村電商培訓360余次,培訓人數突破4萬余人次,舉辦論壇達37次。全市從事農產品銷售的電子商務企業總數已突破2000余家,從事農產品銷售的電子商務個體達5萬人。
贛州網絡扶貧幫助低收入、殘疾人群體實現創業、就業。
“互聯網+”激活“雙創”
11月28日,在寧都縣電商園103室里,電腦里傳出“淘寶網”的消息提示音接連不斷。曾北方坐在輪椅上和電腦另一端的客戶交談。由于高位截癱不方便,他用腳當做“鼠標墊”,用雙手移動鼠標點擊。
在這里,還有幾位殘疾人跟曾北方一樣,在各自的電腦前忙碌著。他們組成了寧都首個殘疾人電商創業團隊——“勵志園”。曾北方說,在團隊里,每一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有搞網店設計的,有客服,有打包發單的,有跑產品供應的,各司其職,兢兢業業,目前團隊每月凈利潤在一萬元以上。
寧都首個殘疾人電商創業團隊的成功轉型,關聯著江西省贛州市實施的網絡扶智工程。在脫貧攻堅中,贛州市穩步實施“贛州市教育云示范工程”,加大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力度,拔除貧困戶思想上、精神上的“窮根”,確保群眾不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贛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爭取部省支持,將贛州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了部省共建重要內容。特別是在2014年,在贛州中心城區率先啟動建設“贛州市教育云示范工程”,并將該工程列為市政府著力抓好的年度民生實事。
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合作,充分發揮運營商技術、人才和信息等優勢,同心協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目前,贛州市2244所中小學校接入了寬帶網絡,有18427間教室安裝了多媒體設備,有108所學校建了錄播教室,為個性化學習帶來了時空便利。
目前,贛州市電子商務培訓中心投入使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培訓學院贛州分院、蘇寧大學等已入駐,各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孵化中心)均設立了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中心,開展貧困戶電商知識培訓;全市已投入資金約1000萬元,完成培訓貧困戶10000余人次,帶動貧困對象創業就業3528人。
與此同時,贛州還在全省首創實施“農家書屋+電商”新模式,盤活農家書屋、村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場所存量,將其建設成為兼具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功能的新型農村文化服務站點。目前,“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點全面鋪開,廣大農民群眾既富“腦袋”又富“口袋”。
?
相關鏈接:
瓊中“點線面”推進教育扶貧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