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人民日報》以《文昌繪出精準扶貧“工筆畫”》為題,在第20版《區域經濟》刊文,點贊文昌在脫貧攻堅中抓住四類致貧原因,因地制宜,靶向施策,成效明顯。
12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20版截圖
報道介紹,文昌是著名僑鄉,全市近60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4801戶、19044人,致貧原因主要有因病因殘、因學、因缺勞動力和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等四類。近年來,文昌市借助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把貧困農戶帶進產業鏈中。以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和海南傳味文昌雞產業有限公司為例,春光公司帶動椰子種植戶、運銷戶、初加工戶(剝椰衣、硬殼)一同發展,僅今年就帶動89人脫貧,為當地農村閑散勞動力提供近千個就業崗位。傳味文昌雞公司則助力農民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養殖文昌雞,帶動48戶通過養殖擺脫貧困。而在整村扶貧示范村文昌市公坡鎮的貧困村茂園村,豐厚的人文環境資源成了人們在脫貧致富道路上互幫互助的黏合劑。
此外,在文昌文教鎮寶典村,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分別給每頭牛掛上有二維碼的耳標,記錄飼養信息,以便隨時監護飼養情況。微信群扶貧、電商扶貧等,這些新路子的不斷探索,也成了文昌貧困群眾的致富之門。
報道指出,在全國特色產業小鎮——會文鎮,全鎮擁有800多家線下佛珠加工網點,并通過互聯網銷售,全鎮30%的農民能夠就業,50多戶貧困農戶因此甩掉了“窮帽子”。同時,文昌市還把脫貧事業與殘疾人公益事業結合在一起,創辦海南省首家殘疾人就業扶貧示范基地,帶動上百名殘疾人就業創業。
報道還指出,文昌市把精準扶貧當做“工筆畫”,有針對性地出臺教育、醫療、住房、資金、生活保障和生產扶持6項政策措施。為確保這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文昌市、鎮、村三級干部以“三幫一”的辦法進村入戶,2900多名公職人員(醫、教人員除外)下村,按照“一戶一策、一戶一法”的思路,幫思想、幫門路、幫資金、幫技術,為每一戶貧困戶“量身”定制幫扶計劃,并做好全過程跟蹤服務。截至今年11月底,文昌已完成減貧8288人,超出計劃中的7619人。
?
相關鏈接:
文昌32家龍頭企業將亮相冬交會 5家企業攜扶貧農產品參展拓銷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