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冬季,不少人選擇前往溫暖的三亞度假,尋找合適的住房成為其一項重要工作,三亞的房屋租賃市場也由此“升溫”。然而,有人卻給火熱的市場潑去了“不誠信”的涼水,他們冒用正規房產中介公司信息行騙,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十余名外地租客在尋找三亞的房源時中招,涉及金額近十萬元。
發來營業執照、身份證贏取信任 租客先后三次轉去8500元
12月7日,鄧女士與家人商量后認為,從照片上看房子非常漂亮,而且價格也非常合適準備支付押金,但是又擔心網絡交易被騙,此時男子稱可以發一些資料證實公司和其本人正規、可信。
過了一會兒,自稱為“梁秀冰”的男子便通過微信發來了“三亞鼎豐聯行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照片,還發了公司辦公環境的短視頻、“梁秀冰”的身份證,以及“梁秀冰”的生活照。鄧女士認為,種種資料顯示,這是一個正規的房地產中介公司,“梁秀冰”也是可以信任的人。于是,7日當天,她通過微信轉賬2000元給“梁秀冰”。
自稱為“梁秀冰”的男子發給鄧女士的收據。值得注意的是,收據上的章為“三亞鼎豐聯行置業房地產有限公司”,而男子發給鄧女士的營業執照上,公司的真實名稱為“三亞鼎豐聯行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男子雖然冒用了正規公司的信息,但刻公章時卻出錯了。鄧女士提供
交付押金后不久,男子便發了一張收據給鄧女士,上面寫道,“短租房押金必須收一個月押金”。“男子告訴我,他跟財務溝通可以便宜700元房租,但財務稱短租房必須繳納一個月房費才能享受優惠,也就是一共要交5500元當作押金,我還差3500元沒有交。”鄧女士回憶道,男子通過微信、電話等反復強調春節房源緊張、遲了就找不到合適房子等話語,租房心切的鄧女士再次通過微信轉賬3500元給“梁秀冰”。
12月10日,男子以房東需要提前收取房租為由,讓鄧女士轉去2000元,其他錢由公司墊資。5分鐘后,男子又稱,財務表示墊不了那么錢,讓鄧女士再轉1000元。男子反復的舉動終于引起鄧女士及家人的警惕,然而當鄧女士提出不租房、退還已轉的8500元時,男子卻刪除了鄧女士的微信,也不再接聽電話。
冒用正規房產中介公司信息 月余時間十多人受騙
鄧女士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發現自己被騙的人。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個“梁秀冰”究竟是誰?12月12日,找到了營業執照中的“三亞鼎豐聯行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以及與身份證照片中的“梁秀冰”對應的本人。
“我也感到非常生氣,那些人冒用了我和公司的信息!”原來,這位名叫“梁秀冰”的男士是“三亞鼎豐聯行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之一,公司和其本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且該公司擁有正規合法資質,但這些卻被不法分子所用來行騙。
10月27日,正在商品街辦事的梁秀冰接到一個男人的電話稱,打算租其公司負責的大東海某處房屋。男子提出可以先付定金,但是讓梁秀冰先發一些能夠證明公司及本人的資料。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講,這種要求比較正常,梁秀冰當時也沒有多想,便拍了自己的身份證、當天的生活照,又讓同事拍了公司營業執照、短視頻,由于男子三番五次催促,梁秀冰未對資料做水印等處理,就直接發給了男子。
男子收到資料后卻沒有交付定金的動向。到了第二天,梁秀冰突然意識到,公司和自己的信息可能存在被人冒用的風險,他立即向男子打電話、發信息警告,但男子并不理會。“當時我還去了派出所,希望引起警方注意。”梁秀冰說。
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共有10多名租客聯系到梁秀冰及其公司,質問其為何反復多次收取費用。“這些人都被騙了,最早的一個是在11月初,最多的一個被騙了12000元。”梁秀冰向這些租客解釋了來龍去脈,并陪同部分租客前往派出所報警,“但是只有兩個立案了。”
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天,又有一名受騙者來到梁秀冰的公司了解情況。記者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一個多月時間以來,已有10余名租客中招,涉及金額近10萬元。
誘惑與陷阱
拿到資料后,騙子便發給租戶,增強誠信度,讓其能夠放心轉錢。梁秀冰收集供圖
縱觀此類事件可以發現,“騙子”實則利用了租客們急于租房的心理,挖了一個充滿誘惑的循環陷阱。
首先,他們通過租戶的身份拿到正規房產中介公司的相關資料,為行騙披上一層可信的外衣;
緊接著,他們截取眾多精美房源圖片,并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在58同城等網站發布租賃信息,為行騙畫上一道極具誘惑的光環;
隨后,他們等待租客“上鉤”,在其后的交流過程中反復強調“春節房源緊張”、“再不行動就沒房”等話語,并主動發送先前取得的營業執照等信息,蠱惑租客快速支付定金、房租,為行騙添上一劑猛烈的催化劑;
此后,若租客發覺不對勁提出退款等要求,他們就拉黑或刪除此位租客,轉而繼續欺騙他人,為行騙埋上一個循環的陷阱。
誠然,諸如58同城等租房平臺自身的監管、審核等漏洞,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對比梁秀冰與冒用其信息的“騙子”在該網站的租賃消息可以發現,“騙子”只綁定了微信便可發布相關租賃信息。記者百度搜索關鍵詞“58同城租房被騙”,其新聞報道已近千篇。
如何應對?
網絡租房受騙事件層出不窮,網友們應如何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海南建亞律師事務所韓永律師分析認為,廣大網友在網上租房時一定要檢驗房產證和房產證上的房主的身份證信息,核實房主信息,網絡消費時更應多加甄別,在未簽訂租賃合同前不要急于匯款;如果網上發布的商品與市場價差距較大的一定要細心確認,并在進行交易時提高警惕;如果發現是虛假信息可向網站舉報發布者。
韓永表示,對于消費者而言如果通過網絡平臺消費權益受到損害的,則可以根據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網絡平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相關鏈接:
廣西一男子假冒軍官行騙6800余萬元被判無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