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17日于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圍繞主線、著力攻堅、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長厲以寧在主論壇上,做題為“關注我們周圍發生的變化”的演講中指出,中國正處在一個劇烈的變化時期,人力資本的革命正在開始。中國正在發生新人口紅利,新人口紅利來自農村。
以下為演講全文:
我要講的題目是《關注我們周圍發生的變化》。中國正處在一個劇烈的變化時期,我談到的第一個變化就是人力資本的革命正在開始。我們以前都聽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快完了,中國的改革紅利枯竭了。但是現在給我們的一個感覺是什么呢?中國正在發生新人口紅利,新人口紅利來自什么地方?來自農村。
我走了幾個省考察,現在這個農村跟以前是不一樣的,很多農民他辦了家庭農場,土地確權以后,土地流轉以后,總有人在辦農場,家庭農場或者轉包了人家的土地,或者租了別人的土地來。辦農場以后就要傳給第二代,就學習,所以把孩子都送到技術學校、農業學校去學習了,他自己進了學習班,家庭養殖、家庭果園等等各種,包括家庭農業就起來了。
在農村看到另一個現象就是農村很多勞動力過去去打工的回來了,回來干嘛呢?因為聽說家里農業已經確權了,土地確權了,土地好種了,外面又辛苦,特別是兩地分居問題。中國有好幾千萬,大概據說是三千萬或者至少兩千多萬是兩地分居的。他們在外邊家里老婆、孩子、老人沒人照顧,在外面打工這么多年,他們就感覺到自己交了朋友、學了技術,懂了市場還積累了錢,回去干去不是一個人,而是相互的抱團回家了,回去以后就開各種小微企業。我在很多地方看到小微企業,一個最普遍的就是沿旅游區周圍的公路兩邊都是小的摩托車修理廠、汽車修理廠,誰開的?打工仔回來開的。
這還不算,在貴州畢節看見了,回來以后在畢節的那些縣跟鎮上辦什么呢?辦面包房,做雞蛋糕的地方,在貴州畢節,過去人家不吃面包的好像,也不興什么過生日送禮物的,現在都不同了,現在小孩過生日要買蛋糕,老人過生日要買蛋糕,這個起來了。是誰辦的?是打工仔回來辦的,他們給了他一個名詞叫“城歸”,過去沒聽說過,過去只有“海歸”,到國外留學幾年學成了回國報效祖國,現在多了一個城歸,在城里打工幾年回來了,回來就辦了,這是中國的一個很值得研究的。
說中國人口紅利沒有了,人口紅利正在起來呢!你們不了解情況的,外國人在看,中國正在起這個變化。職業學校現在可是紅了,我走了幾個地方,職業學校現在都是成了職業教育城,職業教育城里頭有的是干什么呢?有的是教縫紉的、教鉗工、教木工、教做衣服的,做衣服的很紅的,到城里打工做衣服,現在孩子起來先學縫紉,在下面開時裝店。
在畢節我看得清清楚楚,我是畢節扶貧組的總顧問,我經常去畢節,在畢節就看到那個時裝店開了非常便宜,凡是外面商店有的他都會,而且便宜,你還可以自己帶料子做。這一下整個經濟就活了,所以這就是中國發生的第一個變化:農村里的變化。
我們知道“創新”這個詞怎么來的?是100年前熊彼特,是奧地利原籍后來入了美國國籍的經濟學家,他提出的創新,可他的觀點現在在中國用都變了,中國不用他的觀點,中國的創新跟他完全不是一回事,因為一百年前的東西工業化初期的東西中國現在是什么?中國現在開始進入后工業化,開始信息化的時代了。舉幾個例子說說看熊彼特什么叫創新?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叫創新,中國現在什么概念?我跟那些大學生研究生講,中國的概念是:信息的重組更重要,不是生產要素的重組,而是信息的重組。這個就跟他不一樣了。
熊彼特過去的觀點是企業家要把發明家的果實買進來,買他的專利,然后投到經濟中去,辦成企業,這就叫創新,現在中國是這個情況嗎?中國當然也有,但更多的年輕人,你看重在創意,創意創新創業,你看那些咖啡館,北大附近1898咖啡館,1898是北京大學成立的那一年嘛所以叫1898咖啡館,其他好多地方都有,還有一些會所。他們談什么呢?都是年輕人在那里談創意,要有創意才行。有了創意不要去投資金的,資金自然就到了,為什么?大量資金等待有好項目,沒有好項目他不出手,有好項目這個創意起來以后,他一看成功了資金自然就到了。
所以這樣下去是不是就一定是有企業家呢?企業家起作用還是要有的,但今后更多的是新領域的領路人,中國正在發生變化。跟100年前熊彼特寫那個關于創新的理論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的年輕人是什么?是體力勞動者,是不了解科學技術的,現在怎么樣?中國現在這一大堆年輕人,包括大學畢業生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正在搞創意、創新、創業,他們都是新的。現在農業大學的學生最大的志愿是什么?大家想想看。農業大學生我見到過一些,因為他們也在北大旁聽,他們說農業大學的學生最大的志愿是畢業后到農村去,跟農民合伙辦農業企業,他是這樣一種想法,他能把他學到的東西用到這里來,這都是新的。
過去常說的中國的老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有道理,但不夠了,這觀念過時了,也不說是過時,至少是狹隘了吧,現在是“重在思路”,思路不改你失敗、再失敗、永遠失敗,改了思路就成功了,所以“思路是成功之母”,不是“失敗是成功之母”,主要是轉變思路的問題,這就是中國的現狀。
所以我們知道在農村中剛才講的有“城歸”,在城市中現在有一大批年輕人是這樣的情況,所以這個都是我們值得關注的,消費正在變化,現在的消費方式跟過去不一樣了,現在到商店里買東西的人不是求最優,也不是求價格最便宜,你最優怎么知道它最優呢?你得各家比較,價格最便宜,你走一家就知道它價格最便宜了?還有別家呢,要走要費時間,所以一般買東西的人都是這樣干的,他不是抱著最大滿足的,最大滿足是做不到的。第一家商店里面買件披肩,特別是女同志不行到第二家,看看沒有合適的不買了,我下次再來,再來她買到了怎么樣?還可以湊合吧,其實她就是在次優選擇,人都在次優選擇,現在的消費者沒有最優選擇,現在消費都是在變化的,“1111”剛完“1212”就來了。
改革不是一次,改革是沒有終點的,剛才兩位都談到了,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以后不改革,還要不停地改革,這就是我們的現狀。謝謝大家。
?
相關鏈接:
脫貧的信心:釋放七千萬的人口紅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