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當航拍無人機盤旋在尚天山上空一定高度的時候,無人機遙控器顯示屏上出現了一個火山口狀的外形。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揭秘海南火山:北部有100多座 龍塘火山萬年前噴發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12-20 11:02

      北部地區有火山100多座,日前又新發現一處火山口

      揭開海南火山一角

      龍塘附近火山口

      噴發時間距今約

      一萬年

      噴出的巖漿極少

      并未形成太大的巖漿溢流,火山石蜂窩狀氣密孔較大

      不排除為雷虎嶺火山群的一部分

      火山口內曾發生激烈戰斗

      海南島北部地區火山

      共有100余座

      其中規模較大者86座

      它們分布于海口、文昌、瓊海、定安、澄邁、臨高、儋州等7個市縣以及洋浦經濟開發區,熔巖覆蓋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

      核心提示

      當航拍無人機盤旋在尚天山上空一定高度的時候,無人機遙控器顯示屏上出現了一個火山口狀的外形。

      “可以初步判斷它是一個以前沒有發現的小型火山口!”一旁的地質專家興奮地說。

      這是12月17日,本報記者與地質專家在位于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新民村儒貢村小組附近的尚天山中,穿越茂密的植被、嶙峋的怪石,對村民口中的“大石坑”進行的一次實地勘察。

      長時間以來,與火山石為伴的儒貢村村民,曾一直懷疑村子附近尚天山上的“大石坑”是火山口,此次勘察,解開了村民心中的疑問。海南島北部地區有火山100多座,這個“大石坑”是新發現的小型火山口。而這處火山口形成于什么年代,遍布儒貢村附近的火山石是否是這處火山口噴發所致,有沒有學術研究和旅游開發價值,此次探訪,都給出了相應的答案。

      問

      這是“大石坑”還是火山口?

      村民日日與火山石為伴

      “我曾多次懷疑那里是不是火山口。”海口市民蔣乾杰口中的那座“大石坑”,位于儒貢村附近尚天山。

      千百年來,儒貢村村民對村中遍布的火山石見怪不怪,此前不少人家用火山石作為建筑材料,就連此前連接府城的那條村路,也是由火山石鋪墊而成。

      在蔣乾杰的記憶里,上世紀70年代,“大石坑”附近的植被還不如現在這樣茂密,田地還有人耕種,10多歲的他經常跑到“大石坑”附近玩耍,曾在附近的密林中發現過一片火山石建成的房屋廢墟,大石坑中積滿了水,宛如一個小湖。

      上世紀70年代后,因此處土地貧瘠,被村民棄耕了,生長迅速的各類植物很快占領了通往大石坑的小道,三十多年來鮮有人進入那片區域。

      今年年初,儒貢村附近一條村村通水泥路修通,連接至海口市的新大洲大道。路通了,麻煩也隨之而來:外界有人盯上了這些火山石,不時有人前往尚天山附近盜挖火山石。

      帶著好奇和保護火山石不被盜挖的想法,蔣乾杰撥通了本報熱線。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記者也隨后聯系了我省著名火山專家李福,他答應和記者前往龍塘鎮一探究竟。

      今年76歲的李福,曾任原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地質管理處處長。他多年來致力于火山地貌的研究,并在退休后擔任海南省地熱礦泉水協會秘書長。這位1965年畢業于北京地質大學的“老地質”,對瓊島大地分布的大大小小的火山口如數家珍。

      尋

      古村旁密林掩藏“大湯勺”

      6米高的環狀石壁連著西側通道,形成湯勺形狀

      12月17日,在儒貢村村民帶領下,記者與李福踏上了尋訪“大石坑”的路程。

      通往“大石坑”的路無比艱難。車輛在水泥路上行駛了約一公里后,在一處密林缺口處停下。“往林子里走就是尚天山了。”下車后,帶路的村民蔣成友叫來幾名村民,艱難地用劈山刀在布滿荊棘、藤條的密林中開出一條道。

      期間,記者一行發現了一片用火山石壘成的墻壁遺跡,用火山石壘成井圈的一眼水井還依稀可見。蔣成友說,這里是一處古村遺址,數百年前,儒貢村的先輩們在附近建村時,就發現了這處廢棄的火山石古村,這說明古村在儒貢村建村前就已廢棄。

      走過一段密林,再穿過一片數千平方米的寬闊草地,村民在草地東南側的一處叢林邊又砍出了一條通道,說是通道,火山石卻越來越多,大到一米多高、小到手掌大小的火山石雜亂堆積在叢林下,綿延五十多米,年邁的李福在眾人攙扶下,才勉強從亂石堆上攀過。

      穿過這片亂石堆,眼前豁然開朗。一個直徑約80米,站在坑底向上望去,四周高約6米的環狀石壁出現在眼前,環狀邊緣,長滿了樹木。

      隨后,記者攜帶的無人機從坑底起飛開始對大坑進行航拍,飛到大坑上方時,屏幕上出現了疑似火山口的全景,連同火山口西側的一條通道,形成了一個湯勺形狀。

      這是一處首次被發現的火山口

      噴發時間距今約一萬年左右,類似小型火山口或不止一處

      “這座大石坑具備火山口的各種形態特征,可以初步判斷為一座小型火山口。”看到無人機航拍的圖像,李福最終結合火山口底部分布的火山石的形態等多種因素做出了結論。

      李福說,這處大坑周圍有約6米的環狀石壁,是火山噴出物在火山口的噴出口周圍堆積而成,而且上大下小,呈碗狀外形,火山坑內的火山石大小不一,這是典型的火山口附近火山巖形態。因此可判斷這是一座火山口。

      隨后李福從坑底撿起一塊火山石仔細分析,根據氣密孔的直徑判斷,當年火山噴發時,地下巖漿壓力太小,導致了火山石的蜂窩狀氣密孔相對較大。

      “很有可能當時巖漿只是從這里冒了一下,形成了這處小型火山口,并沒有形成太大的巖漿溢流。”李福說,當年這處小型火山口噴發時,噴出的巖漿極少,火山口外的地表并沒有受到巖漿溢流的覆蓋,現在在儒貢村附近看到的火山石應該是雷虎嶺火山噴發后溢流至此處形成的。

      這座火山口應該與海口永興鎮的雷虎嶺火山同一時期噴發,距今約一萬年,也不排除是雷虎嶺火山群的一部分。

      隨后,李福用專業GPS定位儀獲得了火山口底部的坐標、海拔后發現,火山口底部的海拔只有16米,而且其坐標位置此前并未發現火山口,可以說這里是一處從未被發現的火山口。

      而距這個火山口不遠,記者一行還發現了幾處火山冷泉。

      蔣成友表示,在村民的記憶里,密林附近還有一處“石坑”,距離這個火山口直線距離只有500米左右,但是直徑要小得多。

      隨后,無人機再次起飛,向北尋找這處大石坑,因樹木的掩蓋,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李福無法斷定其是否同樣為火山口。

      “南渡江東岸的瓊山區一部分歷史上屬于火山噴發地區。”李福說,因此此地出現這種小型火山口并不奇怪,今年年初,他在瓊山區新坡鎮的一處坡地上,也意外地發現了一處類似的小型火山口。

      

      80多名紅軍戰士壯烈犧牲

      村民希望在此建座紀念碑紀念革命先烈

      在儒貢村的采訪中,不少村民談到在火山口里曾發生過一場慘烈的戰斗。本報記者通過大量走訪,那段悲壯的革命戰爭史也漸漸清晰。

      退休前曾擔任瓊山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的王萬江,曾對這段歷史進行過詳細探訪。1987年,他在一次座談會上,從一些老干部口中得知這段歷史,便立刻前往儒貢村采訪。

      王萬江的這段文字記錄,收錄在1994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瓊山市(今瓊山區)黨史研究室主編的《瓊山革命史》一書中。其中詳細還原了那段慘烈的戰斗:1928年4月22日,瓊崖工農紅軍中路軍第二營與國民黨軍蔡廷鍇部展開激戰,80余名紅軍戰士在第二營參謀長胡伯虎的帶領下,退至尚天山一帶。

      “當胡伯虎帶隊沖出敵包圍圈撤到尚天山時,由于前有府城敵援軍,后有大批追兵,加上地方民團的夾擊,傷亡過半。在彈盡糧絕的危境下,胡伯虎率部退守石堀。不料四面被敵包圍,三子民團(北裔民團)的反動團丁,居高臨下,用石頭向我部砸擊,胡伯虎等同志頑強戰斗,在尚天山石堀壯烈犧牲。”

      這段歷史記載中的“石堀”,是否就是本次發現的火山口?王萬江回憶起30年前尋訪村民時的場景表示,當時不少上了年紀的村民清晰地記得,當年的戰斗就發生在這處“大石坑”。

      在接下來的尋訪中,66歲的儒貢村村民勞承英也證實了這一點,他的二叔勞多福就犧牲在那處火山口。勞多福時任瓊崖工農紅軍班長,那場戰斗發生后,除了本村籍的紅軍烈士外,絕大多數沒有留下姓名。

      “我們也希望在此處建立一座紀念碑,以紀念這些革命先烈們。”蔣乾杰說。

      

      海南島北部地區有火山100余座

      著名火山已被開發成國家地質公園,記載火山文化脈絡

      “由于此處火山口太小,甚至沒有形成巖漿溢流,從火山口本身地質學意義上來看,沒有太大的學術研究和旅游開發價值。”李福表示,但它的發現至少說明,瓊北地區除了像羅京盤、雷虎嶺、馬鞍嶺這樣的大型火山外,還分布著這種直徑幾十米的小型火山口。

      李福介紹,這些火山在地質學上屬于雷瓊火山帶的一部分,分布于廣東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部。是中國新生代火山巖重要分布地區之一。在海南島北部地區有火山100余座,其中規模較大者86座,它們分布于海口、文昌、瓊海、定安、澄邁、臨高、儋州等7個市縣以及洋浦經濟開發區,熔巖覆蓋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在地質學上,這些火山活動分為多種時期,分別為:瓊山期(早更新世)、德義嶺期(中更新世)、峨蔓嶺期(中更新世)、長流期(晚更新世)、雷虎嶺期(全新世)、馬鞍嶺期(全新世)。

      最有名的要數位于海口市西南的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內的馬鞍嶺—雷虎嶺火山群。在數十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有38座形態完整的火山。在距今10000年左右還有噴發的現象。如今,在海口龍塘、石山、永興地區見到火山巖石就是這個時期噴發形成。

      “距離馬鞍嶺不遠的永興鎮的羅京盤,則是一種形態另類的火山。”李福介紹,羅京盤是一處數十萬年以前噴發的火山,因年代久遠,火山口早已崩塌,形成了一個鍋形洼地,稱為負火山。而羅京盤噴發的時間大約在數十萬年前,噴發形成的火山熔巖已經紅土化,但它的熔巖流質覆蓋面積很大,至今,在南渡江東岸還能看到當年羅京盤等火山口噴發后的熔巖風化形成的紅土。

      如今,在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內,園區內保存有千百年來人們利用火山巖所建的古村落、石屋、石塔,記載了火山文化脈絡,成為海口市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

      瓊北火山群部分著名火山的海拔位置

      雷虎嶺海拔168.3米

      坐標:東經110°15′11″北緯19°52′21″

      馬鞍嶺海拔222.2米

      坐標:東經110°12′51″北緯19°54′53″

      雙池嶺海拔104.5米

      坐標:東經110°11′15″北緯19°56′50″

    ?

    ?

    相關鏈接:

    重訪海口火山
    入情傾心描繪火山人家
    《火山人家》王振德談創作之路:留住鄉村,留住我們的根
    “扶貧牌”農產品銷售又有新平臺 火山口農夫市集開市
    海口火山口市集引農民筑巢 提升“扶貧牌”美譽
    海口火山口地質公園游客量攀升 老人盡享養生之旅

    ?

    相關鏈接:
    海口火山口地質公園游客量攀升 老人盡享養生之旅
    海口火山口市集引農民筑巢 提升“扶貧牌”美譽
    “扶貧牌”農產品銷售又有新平臺 火山口農夫市集開市
    《火山人家》王振德談創作之路:留住鄉村,留住我們的根
    入情傾心描繪火山人家
    重訪海口火山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