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忽然熱炒一篇“曹德旺跑了,某某某會跑嗎?”的文章,其背景是福耀玻璃總計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生產汽車玻璃。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訪談,對中美兩國制造業成本進行了比較,并指出“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稅率)比美國高35%”。
所謂“曹德旺跑了”,是極其不靠譜和不負責任的話。福耀玻璃在美投資設廠,用曹德旺本人的話來講,是對美國考察了20年才下的決定。目前,福耀玻璃在美國、俄羅斯和德國都建立了工廠。同時,福耀玻璃并沒有放松對國內市場的布局。就在上個月,福耀玻璃還與遼寧省本溪市簽署了浮法玻璃項目協議,規劃年產值12億元。
這說明,在美國投資設廠是福耀玻璃也是中國制造“走出去”的一個典型案例,根本不是“跑了”。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汽車消費國和生產國,優秀的“中國制造”不進入美國本土,貼近服務廠家和消費者,就很難保證自己的市場地位。將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努力視為“逃跑行為”,完全是帶著有色眼鏡的、視野狹隘的看法。
但不容忽視的是曹德旺在訪談中表現出的憂慮意識。他對中美制造業的成本比較,非常具體,不僅涉及到稅收和勞動力成本,還涉及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等等。根據他的說法,盡管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高不少(藍領是中國8倍,白領是中國的兩倍多),但美國的“土地基本不要錢”,“電價是中國一半”,“天然氣只有中國的1/5”,加上稅收方面的成本優勢,這樣算下來,在美國設廠比在中國“多賺百分之十幾”。這也是福耀玻璃將生產基地遷移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中國制造業的成本不斷攀升,并不是一個秘密。東南沿海許多工廠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也已眾所周知。曹德旺在這里不過是說了大實話。而他在講話中還揭示了一個事實,國內制造業成本方面,讓企業吃不消的其實并不僅是勞動力成本,還有稅收成本、政策成本乃至“壟斷成本”。稅收成本好理解,政策成本指的是“辦事難”問題,而“壟斷成本”指的是一些行業因具有壟斷特征而抬高了企業成本,如電價、氣價等。這些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與解決,否則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將消失殆盡。
一直以來,因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凸顯,吸引了全球資本前來投資辦廠,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但為人忽視的是,許多企業把工廠辦在中國,在享受低廉人工成本的同時,也在忍受上述這些有形無形的成本。而當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那么明顯,且其他成本難以減輕的情況下,企業就會有外遷的動力。所以,把工廠外遷的原因歸于勞動力成本上升,并不客觀。
總之,國內生產企業對外投資或外遷有不同的原因,其中有些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有些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當然也有的是二者兼顧。對此,一定要具體分析與判斷,不能全憑主觀想象,更不能上綱上線。就此更該做的是,加快改善投資與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各項成本與負擔,而不是橫加指責與謾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