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調研。這是4月25日下午,習近平在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向村民們問好。
二、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已經從過去“能不能吃飽”問題變為“能不能吃好”、“能不能吃得健康”問題。但是,我國現階段的農產品結構和質量都沒有很好地適應這一轉變,從而造成居民對我國農產品的消費信心不足。正如韓長賦同志所說:“我國農產品供給大路貨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與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要求不相適應?!币敫淖冞@一局面,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優產品結構、調精品質結構、調高產業結構,促進農產品供給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韓長賦同志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作為主攻方向。不能簡單地在現有生產水平上作“量”的增減,而是要優化產品結構和品質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優化技術結構和經營結構。
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關鍵在科技創新。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農業現代化,現代化的關鍵在于農業科技,農業科技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近年來,通過實施相關科技計劃,大幅度提高了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良種在糧食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3%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推進了13個國家級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科技特派員隊伍約73萬人。然而,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體系一直重點關注提高農產品產量,而對農產品質量發力相對較少。對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習近平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矛盾和問題是科技創新的導向。要適時調整農業技術進步路線,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p>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