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對這項涉及5500余萬專業技術人才的制度進行重大改革。
《意見》提出,力爭通過3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通過5年努力,基本形成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范、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
《意見》明確,要完善職稱系列,保持現有職稱系列總體穩定,探索在新興職業領域增設職稱系列,職稱系列可根據專業領域設置相應專業類別。目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職稱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
《意見》要求,要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制約,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
《意見》強調,要加強職稱評審監督,嚴肅評審紀律,建立倒查追責機制,實行政策公開、標準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打擊侵害專業技術人才利益等違法行為。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隨著時間推移,一些與專業技術關系不大的指標也被塞進評聘職稱的指標體系中。在一些地方和單位的職稱評定,有時反倒成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羈絆。
以職稱外語考試為例,設立20多年來,一直伴隨著“一刀切”“雞肋”等質疑。此外,作為職稱評定的“敲門磚”,職稱外語考試成為部分機構與個人的搖錢樹,滋生各種亂象。
如今,《意見》明確: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
除了外語和計算機考試,《意見》還有諸多亮點,其中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中,唯論文已成為硬要求。不分行業特點,把學歷、資歷、論文等標準量化為職稱評定的“硬杠杠”,逼著專業技術人員為評上職稱而在專業技術之外耗費大量物力、財力、精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為此,《意見》強調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注重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創造性,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注重考核專業技術人才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績效、創新成果。
?
?
?
相關鏈接:
轉變人才觀念 深化職稱改革?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