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房山法院審理了一起由“熊孩子”引發的鬧劇。初中生小楊盜用父親銀行卡中的錢去玩游戲,被蒙在鼓里的父親以為責任在于銀行,將銀行起訴到法院。最終真相大白,小楊父親撤訴。
銀行莫名成被告
2015年底,楊某的儲蓄卡里共有存款5萬多元。2016年1月,他去營業所柜臺辦理業務時發現卡里的錢少了3萬多元,此前也未收到任何消費短信。于是,楊某在營業所查詢了流水記錄,發現從2015年12月7日開始,卡里的存款分為72次被盜取了共32815.29元,隨后楊某報警。
事后,楊某多次向某銀行北京房山區官道營業所、某銀行北京房山區支行以及某銀行集團公司北京房山區分公司三方了解核實銀行卡消費的有關情況,但都沒有得到結果,楊某遂將三方一并告到房山法院。
某銀行北京房山區支行調查內部賬戶信息時發現,楊某卡被盜刷都是通過第三方支付軟件交易。為盡快查明真相,他們向法院申請追加第三方支付軟件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兒子買Q幣盜刷
庭上,被告提出可能是楊某熟人“盜刷”的錢財,但被楊某否認。楊某表示,他曾詢問家里人,眾人都表示不知情。
在第三方支付軟件提交的記錄中顯示,涉案銀行卡綁定了一個QQ號和一個手機號,經楊某確認,該手機號是其本人所有。楊某所主張的“盜刷”均是通過該QQ號支付,大部分用于購買Q幣。不過QQ號沒有進行實名認證,QQ號的注冊地址與楊某老家一致,該QQ號也注冊了一個微信號,與楊先生的微信號是好友關系。由此推測,該QQ號的所有人極有可能與楊先生認識。庭后,法官與楊某溝通,楊某查詢手機聊天記錄后確認這個號碼是他兒子的,法官督促楊先生先回家調查清楚情況。
此后,楊某打電話向法院說明,回家反復詢問,兒子才承認,“這些付款都是他玩游戲花的錢,怕被我知道,所以手機上的短信記錄被他刪了。我到公安機關立案的時候,他因為害怕沒有說實話。現在瞞不住了,才說了出來。”隨后楊某撤訴。
?
?
相關鏈接:
“熊孩子”用父親手機玩游戲 3天花掉1萬多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