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盛秋平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王剛 攝
35年前,創業初期的浙江義烏人雞毛換糖、搖著撥浪鼓走天下。當中國歷史定格在今天,當年的“馬路市場”已轉身成為“世界超市”,不僅創造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的奇跡,也使自己成長為折射改革走向的“風向標”城市。
義烏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面向世界洞察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成功,也是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的成功。在后全球化時代,義烏該如何保持優勢再出發?
21-22日,以“觀天下知未來”為主題的2017義烏幸福湖論壇舉行,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盛秋平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全球化讓義烏得到了發展機遇,現今義烏也在為全球制造商機。“未來,我們要抓住中國開放的機遇,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
讓“義烏制造”成為“浙江制造”的代表
商品市場、民營經濟是義烏的優勢所在。10年前,義烏市場是義烏制造、浙江及長三角商品和國內其他各地商品三分天下。用盛秋平的話說就是,義烏擁有十多個國家級的制造基地,承擔的相當于是“中國制造的一個銷售窗口”的角色。
如果說,過去價廉物美是義烏市場的“美譽擔當”,那么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經濟轉型升級交織,低端產業難逃大浪淘沙之運,推動產業朝微笑曲線兩端延伸,便成為義烏政府發力所在。
“義烏有一家企業叫雙童吸管,連續23年心無旁騖做吸管,獲得了全球塑料吸管行業三分之二的專利,還主導制定了國際的吸管行業標準,掌握了國際市場話語權。”在盛秋平看來,一根微不足道的吸管做精做深,這就是一種“工匠精神”,投射到義烏本土企業,他認為企業應深耕兩點:上游注重設計和研發,下游做品牌和營銷。
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盛秋平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王剛 攝
“總的來說,就是朝著高端產業或者是產業的高端邁進,堅持‘三強一制造’,即質量強、品牌強、標準強,以打造‘浙江制造’品牌高地。”盛秋平希望,義烏制造可以成為浙江制造的代表,浙江制造成為中國制造的響亮名片,然后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互聯網改寫義烏商業生態
在義烏市之南,距離義烏國際商貿城約8公里處,是被譽為“中國網店第一村”的青巖劉村。這個只有七百戶人家的農村,每年實現40億元銷售,成就了一個電商奇跡。
在義烏,類似青巖劉村的淘寶村共有65個,數量居國內縣級城市之首;還有聚集大批電商創業者的近20個電商園區——這背后正是義烏澎湃的新經濟浪潮。
“互聯網已經成為推動義烏市場轉型的重要手段。”盛秋平向記者列了一組數據:2016年,電子商務成交額預計同比增長17%,預計達到1770億元;同年,義烏全年快遞業務量達10.3億件,較2015年同期增長78%。
跨境電子商務的增長也是近年來義烏電商發展的亮點。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獲批了國內唯一的縣級國際郵件互換局,正式啟用以來,通關量已突破4000萬件。
“電商已經不再僅僅被當作一個產業、行業,我們希望通過它的快速成長與實體經濟實現深度融合,實現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盛秋平如是說道。
可以預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義烏商業生態正在被改寫,站在互聯網的風口,義烏的電子商務也將迎來新的起飛。
全球化給義烏帶來“陽光和空氣”
20世紀80年代,義烏貨郎的形象還依稀在眼前———窮鄉僻壤,聲聲慢鼓,淺淺吆喝,彎腰碎步負重而來的是討生活;而現在,獨步全球的小商品之都,中外客商不計其數,若在義烏國際商貿城每家店鋪前停留3分鐘,走完需一年多。
在盛秋平看來,是全球化給義烏帶來了“陽光和空氣”,令義烏商品的市場份額在擴大、供貨比例在擴大、線上占有比例也在擴大。特別是2011年成為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后,義烏外貿逆勢增長,今年外貿預計同比增長5%,預計達到2220億元。
在盛秋平看來,義烏已經深度融入了國際化和全球化。尤其是當地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促成義新歐國際班列雙向常態化運行,截至1月11日,該班列已往返運行139次,10566個標箱,在將物美價廉的義烏小商品運到國外的同時,也將大量優質的國外商品帶回義烏。
“優進優出,我們要將義烏打造成為國際中小企業進入中國的‘橋頭堡’。”盛秋平表示,全球化對人類來講,是一張單程票,沒有回頭路。而在這個過程中,義烏要抓住中國開放的機遇,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實現“買全球賣全球”。(完)
相關鏈接:
浙江商品房銷售增幅高位回落
浙江江山保安鄉小年宴客忙 打麻糍包餃子年味濃
國際友人浙江鄉村過大年 中國年走“紅”世界
浙江一村莊給村民發放3.5億年終紅包 每人30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