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8日消息(通訊員劉偉 記者鐘元韜)弘揚鄉賢文化,涵育文明新風。近年來,為了促進更多的鄉賢回歸故里、反哺家鄉,海口龍華區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成立鄉賢協商會,發揮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
目前,龍華區5個鎮54個行政村已全部成立村務協商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鄉賢協商會是村務協商會的主體,其中鄉賢協商會成員467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235人,實現“一核兩委一會”鄉村治理新模式100%覆蓋。
反哺桑梓促發展
春節期間,龍華區各鄉鎮利用回鄉潮,組織村里的鄉賢們舉行了新春茶話會。他們當中,有退休老干部,有退休老教師,有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鄉賢們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發展等問題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和意見。
日前,龍橋鎮組織返鄉的“鄉賢”召開全域旅游示范鎮暨羊山民俗文化傳承座談會。座談會上,海南龍華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三角園村鄉賢協商會會長冼篤信、海口型藝椰雕有限公司經理賈瑞青、海南作家協會會員林尤超等各行業知名人士紛紛就如何謀劃龍橋鎮羊山地區的民俗文化旅游積極獻言獻策。
冼篤信在龍橋鎮三角園村長大,自幼家境貧寒的他高中沒有畢業就輟學外出打工。經商近40年來,他熱心公益。捐款蓋教師宿舍、出資舉辦鄉村文化節、資助困難學子、積極奔走鋪路修橋……用他的話說,能盡自己一份力為家鄉做些事,是快樂的。
在龍華區,像冼篤信一樣反哺家鄉的能人賢士越來越多。今年79歲的吳挺標,龍華區龍橋鎮道貢村人,2000年退休后被村民推選為“建設道貢文明生態村顧問”。從此,吳挺標經常和村干部一起向群眾宣傳文明生態村建設,同時挨家挨戶發動群眾捐款建設道貢村學校,他也自掏腰包捐了4000元。2003年,吳挺標被聘為龍橋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幾年來,吳挺標帶頭發動群眾捐款助困、助學、助殘共8萬多元,幫助6位特困重病青少年恢復了健康;幫助26名考上大學的特困生圓了大學夢,幫助13名無業青年成功就業。“不學蝴蝶打扮,只學蜜蜂勤勞,人就應該這樣生活。只要我還活著,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吳挺標說。
土生土長的鄉賢,既熟知家鄉風土人情,又在外面的闖蕩打拼中積累了經驗,增長了見識。他們以自己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支援著家鄉建設。
打造鄉村治理新模式
繼承和發揚鄉賢文化,并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是“雙創”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如何治理村莊,重塑鄉愁魅力?為此,龍華區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在龍華區委組織部和區民政局的指導下,2015年10月,由24名新坡籍退休干部、企業家、文化人和外來投資商組成的新坡鎮鄉賢協商會正式成立。
自鄉賢協商會成立以來,新坡鎮在鄉賢的幫助下,鄉村治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如新坡鎮在剛開始引進蘭花產業園、沉香基地、石斛產業等省市重點項目時,項目進駐常常受到村民的阻撓。鎮委鎮政府想到了向鄉賢借力,邀請一些有威望、有知識文化的老干部回村,向村民們講解政策及項目給農村帶來的發展前景等。如今,這些項目不僅發展了本地產業,還給村民帶來了很多創業、務工的機會。
?
相關鏈接:
敘鄉情、謀發展 海口龍華區舉辦“鄉賢”新春茶話會
安徽宿松:尊崇鄉賢 引領鄉風
海口會客廳:“走進新鄉賢”(三)
《走進海口新鄉賢》第三期:頌鄉賢精神 揚鄉賢文化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