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伶繪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休閑旅游日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旅游熱下冷思考,不難發現,就旅游業發展而言,資金、人才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土地、規劃等方面都存在制約。作為文旅資源大省,山西擁有平遙古城、云岡石窟、五臺山等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在景區游向全域旅游升級的當下,如何搶抓機遇、盤活旅游資源、實現產業發展轉變?請看本報記者在山西的調查。
風光背后需深思
山西旅游資源豐富,2016年旅游總收入突破4247億元,但產業發展仍有待提升
先看一組數據。2016年,山西省旅游總收入4247.1億元,增長23.2%;接待國內旅游者人數4.4億人次,增長23.1%;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數63萬人次,增長6.1%。
旅游熱一目了然。但旅游熱是一回事,老百姓滿意度是另一回事。
北京來的游客小馬抱怨說,從臨汾包車去看壺口瀑布,路上往返4個多小時,景區停留總共不到30分鐘,“進了景區,除了瀑布,好吃好玩的啥也沒有。”
山西是文旅資源大省,平遙古城、云岡石窟、五臺山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高居全國前列,宋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建筑占全國的75%。此外,還有北岳恒山、北武當山、峽谷絕壁太行山以及黃河、汾河等山水資源。
但業內人士卻稱,“山西旅游業成功率很低,景區真正賺錢的并不多。”
“旅游資源多,游客滿意度卻還需提升,這折射的是景區營運水平不高、業態傳統單調、產業形不成規模等問題”,山西旅游金融專家孫才仁說,“比如說,山西至今沒有一家旅游上市公司。”
山西省旅游發展委主任盛佃清坦言: “山西旅游業發展水平與豐厚的旅游資源還不相稱,旅游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帶動作用也尚未完全發揮出來。”
“市場不缺錢,缺的是好觀念、好政策、好的操盤團隊。”山西省唯一一位全國旅游系統勞動模范、溪域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增軍表示,“有人以為,搞旅游就是有些資源,蓋點房子,招點商就行了。哪有那么簡單!”呂增軍說,旅游產業發展,既要轉變觀念,也要求操盤團隊具備科學、藝術、運營管理等綜合技能。
呂增軍開發的永濟神潭大峽谷風景區(水峪口古村),打破門票經濟,所有入駐古村商戶,3年內免房租;前山實行停車場、無線WIFI、古村門票、休閑區門票、演藝、電影、開水等八大免費政策。呂增軍介紹說,“目前,我們一家景區占了永濟全市75%的客流,2016年游客量達到339.2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2億元。”
“旅游+”風口來臨
全域旅游觀念統領,盤活旅游資源、推動門票經濟向全產業經濟轉變,或能實現后發趕超
在晉南,山西翼城縣歷山舜王坪,山西省第一條農村旅游公路已鋪裝3.1公里。發展旅游,路是先決條件。山西去年投資184億元,啟動建設全省農村旅游公路4120公里。
“修這條路,我們動心了五六年,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有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一下子就實現了。”翼城縣委書記楊春權說,“發展旅游,我們盡管起步晚,但有后發優勢。” 他介紹說,在全域旅游觀念統領下,縣里11條道路因旅游綜合資源而宜,分設自行車道、賽車道、步行登山道,兩個鎮的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一體規劃布局。
孫才仁認為,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目的地不再是單一的景點景區,風景就在路上,處處皆是風景;行政管理從單個部門轉變為黨政統籌;門票經濟要向全產業經濟轉變;游客服務要向多元化綜合服務轉變。”
在太行大峽谷,長治市、壺關縣把原來分散的10家景區經營單位和3家賓館經營單位整合,由新組建的股份公司接管,實現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開發、統一品牌、統一經營。門票由10張變成1張,價格降了2/3,聘請有實力的文旅集團托管后,僅門票一項收入就增加了4倍。
盛佃清介紹,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文化旅游打造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要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今年6月30日之前,五臺山、平遙古城、云岡石窟、壺口瀑布等149家景區景點將按“一景一策”完成體制機制改革,“引進戰略合作者參股投資或參與管理,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專業旅游運營公司合作,實現專業化、公司化、市場化運作。”
“山西如果能搶抓‘旅游+’風口,一定能夠實現后發趕超。”孫才仁認為,升級版的旅游業既是市場需求驅動型,又是投資創新引導型,還是資源稟賦支配型:“山西的資源稟賦如能充分發揮,保守估計,可推動旅游業3—5年內實現5000億元直接收入,進而拉動1萬億元的經濟總量。”
創優環境巧施策
戰略支柱產業呼吁戰略支持,有關部門也需整合資源,為企業解決投融資、用地、規劃等困難
“1000米的海拔,比市區高出200米,正好突破霧霾層”,太原東西兩山是出產黑金的地方,如今,呂增軍想要在距離市區十幾分鐘路程的東山小西溝里創造奇跡,以旅游開發統攬尾礦治理、荒山綠化、脫貧攻堅等諸多議題,以期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幾年,水峪口古村通過開發鄉村旅游,已安置解決周圍村43家貧困戶97人就業,人均純收入由2000多元增加到了1.2萬多元,還帶動周邊種植、養殖、客棧、酒店5000多人創業、就業。
小西溝開發,呂增軍充滿期待,“旅游投資大、回報慢,山上投一兩個億啥也看不出來。”他說,“戰略性支柱產業要有戰略性支持,省里如果把旅游投資視作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和配套,那就更好了。”
云丘山風景區董事長張連水表示,目前銀行貸款是用工業企業貸款評價指標操作旅游信貸投放,景區引入資金困難。他建議,“政府協調政策性銀行,出臺優惠政策,也許可以破解旅游業融資難問題。”
楊春權認為,旅游發展需要大的投融資平臺,建議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在省經貿集團基礎上重組重整全省旅游資源,構建“旅游+”平臺,也可騰出煤炭上市公司的殼換文旅資源,真正讓文旅資源擁有戰略支柱。呂增軍也建議,突破所有制組建各地旅游集團,負責整合資源,解決投融資難題,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記者還了解到,旅游開發存在土地、規劃、消防等制約因素。據悉,山西目前沒有旅游土地的具體實施意見,“旅游土地是掛在商業地價下,是最貴的地價,產權40年。”而旅游的規劃評審,并不是旅游部門牽頭,仍是住建規劃部門評審,“建設一個古民居,外墻必須要有保溫材料,必須要有8米寬的消防車通道,這明顯不符合旅游產業發展規律。”相關從業人員表示。
記者手記
轉產業 先得轉觀念
振興旅游的聲浪響徹三晉大地,干部群眾熱情非常高。但也要看到,長期以來的“資源詛咒”依然頑固——“煤炭好的時候不想轉,煤炭差的時候又轉不了。”在不少人眼里仍然只有煤礦,守著“旅游資源”的一座座金山銀山哭窮。還有人看到了旅游資源,但不懂、不會開發,更談不上行動起來。
觀念差一尺,行動就會差一丈。要轉產業,必須先轉觀念。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樹立新的資源觀,這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煤礦是資源,旅游同樣是資源。同礦產資源相比,旅游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開發旅游,治山治水,脫貧增收,更是福蔭子孫后代的大好事。永濟水峪口、壺關橋上鄉、鄉寧云丘山等地,通過旅游開發,摘窮帽,富群眾,已經走到了前面。
盡管全域旅游是新鮮事物,但這是轉型之需,更是人心所向,必須真抓實干,心動變行動,才能真正把旅游立起來,讓旅游強起來。
?
?
?
相關鏈接:
整頓旅游市場不能“干打雷不下雨”
江西:適應旅游新趨勢?積極創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
評論:麗江整頓旅游亂象 關鍵在整頓管理者
景甜要火了!好多人問她在《大唐榮耀》里的口紅色號
《大唐榮耀》任嘉倫情話滿分 展撩妹實力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