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貴繪成的18米亞龍灣風光畫(局部)。沙曉峰攝
聊起以前在亞龍灣畫的素描,鄧紹貴和老伴都記憶猶新。沙曉峰攝
曾畫出23米長的觀音橋版“清明上河圖”
“實際上,18米的亞龍灣并不是他最長的作品。”鄧紹貴的老伴鞠理勤告訴南海網記者,他曾經用一支鋼筆十年時間,繪就重慶觀音橋版“清明上河圖”,而這幅現代版“清明上河圖”有23米長、1.28米寬。
據鞠理勤介紹,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觀音橋自2000年開始熱火朝天的建設,鄧紹貴一有時間就帶著鋼筆、速寫紙在街頭、家中、工地,不停記錄。
他的這張現代版“清明上河圖”,有23米長、1.28米寬,圖中的景象,就是觀音橋。從黃金海岸出發,沿著環道、步行街、最后回到了黃金海岸對面的中信大廈,并延伸至嘉陵江大橋。
值得一提的是,該作品中有“姓名”的高樓有30棟,沒有“姓名”的高樓,20來棟。高樓外立面上的廣告,臨街的店招,都有記錄。街上的景觀、噴泉、舞臺、樹子,都是準確記錄。
而街頭的人物,是這幅現代版“清明上河圖”的亮點。人物近2000人,最多的是在街頭休閑的市民,有手挽著手的情侶,有帶著小孩逛街的父母,有提著大包小包的市民。
該作品隨后參加了重慶市的書畫大賽,獲得了特等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