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新聞進行到底
最近各地的教育新聞大多與“雙一流”相關。《湖南2020年力爭3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國家“雙一流”建設方案河南高校不能再缺席了》……一時間,各省的高校都掀起了爭創“雙一流”的高潮,套用網友在留言中常用的一句話,“不想創雙一流的大學不是好大學”。
這一切都源自2017年新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制定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簡稱《實施辦法》)正式印發。按照每五年一個建設周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機制。“雙一流”建設成為了繼“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又一個備受關注的高等教育發展戰略。
“雙一流”怎么選
實際上,此次《實施辦法》是對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細化。對于關注高等教育的人們來說是“等了很多年的一只靴子落地了”。
《實施辦法》指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辦法對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遴選條件、遴選程序、支持方式、動態調整和組織實施作了明確。
外界對哪些高校能入選“雙一流”一直多有猜測,此次公布的《實施辦法》對遴選程序進行了規定,堅持公平公正、開放競爭,采取認定方式確定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
元培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洪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將有專家委員會根據《總體方案》要求和本辦法,綜合高校辦學條件、學科水平、辦學質量、主要貢獻、國際影響力等情況,以及高校主管部門意見,論證確定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認定標準。根據認定標準專家委員會遴選產生擬建設高校名單,并提出意見建議,教育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審議確定建議名單。
老牌高校依然是支持重點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針對高等教育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先后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新的歷史時期的重大戰略決策。
業內人士評價說,實施多年的“211工程”“985工程”是我國高校匯集辦學資源、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的“集結號”,而“統籌推進兩個一流”是中國大學積蓄力量,沖刺國際前沿的“沖鋒號”。
洪文表示,“雙一流”高校建設是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戰略,對未來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實際上,“雙一流”與“211工程”“985工程”有很大的關聯。“老牌知名高校及傳統優勢學科依然是各地重點支持的對象。從各省市已經公布的建設名單看,‘雙一流’高校及重點、優勢學科名單與傳統的‘211’‘985’高校高度吻合,這也意味著‘雙一流’建設具有很強的延續性,是‘211’‘985’工程的延伸。”他強調。
安徽省明確提出“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山東的積極支持對象“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駐魯部屬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工程”。就目前來看,各省份公布的“支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名單確實很多都是原來的“985工程”重點建設項目高校。
發揮自身特色是王道
在各省區市的實施方案中,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需求,因地制宜、推進特色學科建設成為一大亮點。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因地制宜正是“雙一流”比“211工程”和“985工程”最大的進步,這讓各個高校在發展中能更好尋找自己的位置。
根據目前各省的方案,海南省將利用自身生態優勢,重點建設熱帶高效農業、國際旅游、熱帶海洋、熱帶醫藥、島嶼生態、教師教育等學科領域。甘肅將立足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蘭州新區等國家級戰略平臺建設,明確學校發展定位和優勢特色。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將學科建設與產業振興全面對接,調整學科布局,建立電力裝備、石化冶金、礦山機械、生物制藥等若干個支撐學科群,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支撐引領作用。
洪文表示,《實施辦法》鼓勵各地區突出區位優勢,重點建設特色學科。這也意味著未來國內的高校發展將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地方化的特點。各高校建設將盡量避免貪多求全、盲目跟風和同質化競爭等原有弊端,而是結合本地實際和產業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重點發展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良性高校生態環境。
人才成“爭奪”關鍵
《實施辦法》充分肯定人才的重要性,在各省區市出臺的建設方案中,“人才引進和培養”都是重中之重。清華大學信息學院的一位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作為一線科研人員他對《實施辦法》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才成了香餑餑”,他說, “雙一流”建設計劃的進軍號角尚未吹響,各地、各高校的人才搶奪戰已然“一觸即發”。對于高校來說,一方面要從外部引進人才,一方面要保衛本地人才。
為爭創“雙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處“挖”人。一位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現在聽說評上了長江學者就有點緊張,“因為《實施辦法》提出了‘創一流’過程當中人才的重要,所以挖人的要來了”。
洪文認為,作為高校教學和科研的主要力量,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的中心工作,優秀人才和團隊將獲得更好的機會和發展空間。“當然與之配套的人才流動政策也是必要的,主要是要規范人才的無序流動。”他說。
?
?
?
相關鏈接:
河南高校新增3個中外合作項目 每個項目招生百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