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等措施的帶動下,過去一年里,黑龍江全省GDP增幅穩步攀升,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經濟增速近兩個百分點,新、老動能齊發力,龍江社會經濟走上了東北振興新征程
GDP增速從2014年的5.6%,到2015年的5.7%,再到2016年的預計6.1%,黑龍江省正一步一個腳印地“爬坡轉型”,全省調整結構、改革創新、培育新動能的步伐不斷加速。
近日,記者在黑龍江調研了解到,伴隨著去年以來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一些新的積極變化不斷涌現,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這三篇大文章不斷破題。
改造升級“老字號”
改造升級“老字號”是黑龍江經濟振興繞不過去的路。但是,“老字號”轉型升級必須要走新路子。
在創造共和國多項第一的東北老牌國企“哈鍋”,《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了解到,該企業的電站鍋爐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三成,但面對裝備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走低,一度步履維艱。依靠世界上熱容量最大、控制和數據采集系統最先進的大型燃燒試驗平臺,“哈鍋”將轉型關鍵定位于“創新發展”,并走出國門找市場,與印度、土耳其等國簽署了產品出口協議。
在黑龍江,不少像“哈鍋”這樣的“老字號”,正通過自主研發實現產品升級,釋放傳統產業的潛能,與國際領軍型企業戰略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把舊的存量轉化為新的增量。
開辟新市場加快了“老字號”改造升級。作為國內唯一從事大型艦船蒸汽、燃氣動力裝置研制的科研單位,中船重工第703所正在開辟民用燃氣機組的新市場,拓寬產品布局。
與中央企業共享資源和市場,為“老字號”帶來新機遇。2016年9月下旬落幕的黑龍江省與中央企業融合發展合作交流會,結出了60個簽約項目的“碩果”,覆蓋全省13個地市,簽約額1342億元。黑龍江省國資委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央地融合讓“老支柱”產業加快了技術改造和創新。
深度開發“原字號”
黑龍江是我國第一農業大省,生態條件優越,農產品量大質優,但受限于市場開發能力弱,“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的情況比比皆是。因此,“糧頭食尾”就要摸準市場脈搏。
黑龍江省樺川縣農民景春鵬的合作社以水稻種植為主,普通大米批發3元一斤,有機大米通過互聯網銷售就達到18元一斤。同樣一斤大米,銷售額相差數倍。“這背后,既有種植模式的改變,也有營銷方式的轉型。”景春鵬說。初步統計,黑龍江省每年有1250萬噸水稻進入加工企業加工,通過“互聯網+”形成的銷售比重越來越大,增加值越來越高。
大批新玉米還沒收獲時,富裕縣一些早熟玉米棒就經過扒皮、修整、切段、清洗、熱蒸、包裝等程序,被放進冷庫。“這些玉米不是深加工用的籽粒玉米,而是口感更佳的鮮食玉米,將分批送到南方客戶手中。”富裕縣林源食品有限公司經理王剛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說,這種玉米收獲早、產值高,農民一個玉米棒能賣4毛多錢,比普通籽粒玉米強多了。
與此同時,黑龍江省的原木資源也在悄然“變身”。在已經停伐的“林都”伊春,林區工人拓展林下資源空間,為二產加工增值奠定基礎。一些松子、黑木耳產業,逐漸由小作坊生產向工廠化、集約化、現代化跨越,產品出口到美國、俄羅斯等地。
據黑龍江省初步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比全國高1.3個百分點。其中種植業、林業增速分別突破了7%和6%。
培育壯大“新字號”
科技創新是振興發展的第一動力。黑龍江省科研能力排在全國前列,僅哈爾濱科技創新創業大廈就已儲備7000余項科技成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儲備了豐富資源。
在去年成功召開的G20杭州峰會背后,一家參與保障大會“網絡安保”的黑龍江科技企業成為了幕后英雄。這家名為哈爾濱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民營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其反病毒引擎已為全球10萬防火墻和近5億部手機終端提供了病毒防護服務。企業主要產品被國內外多家企業采用。
新材料、新產業都是“新字號”的重要內容。一些“煤城”也在大力開辟新產業。雞西一方面發展煤炭精深加工“延伸煤”,一方面發展綠色食品、醫藥和旅貿等產業,從而全力擺脫“煤炭依賴癥”。
記者從黑龍江省工信委了解到,2016年該省啟動實施了新一輪工業項目“雙百工程”,新興產業是其中的“主力”。
作為高科技人才的儲備力量,大學生創新創業在黑龍江越來越多。黑龍江省明水縣樹人鄉對面城村的喬衛齊畢業于蘭州大學,在大城市工作一段時間后選擇返村創業。利用當地的農產品優勢,他的網上店鋪年贏利越來越喜人。目前,黑龍江省高校在校生及畢業生創業人數達11614人,注冊企業939個,帶動就業人數9358人。
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正在龍江大地逐漸形成。2016年黑龍江省新注冊市場主體38.6萬戶,同比增長8.6%,其中企業7.3萬戶,增長22.9%。實有市場主體193.5萬戶,是2012年的2.2倍。
體制改革重在“松綁”減負
作為黑龍江省最大的國有企業,曾經擁有24萬職工的龍煤集團包袱沉重。國企要發展,必須卸下“包袱”輕裝上陣。黑龍江省通過產權掛牌交易方式,將包括四家三級甲等醫院在內的四十余家礦區醫院掛牌轉讓,資產總值超過10億元。龍煤集團正式卸下了一個歷史“包袱”。2016年,龍煤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實現了企業生存和基本運行,同比減虧23.7億元。
改革是居安思危的主動推進。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轉變農墾管理方式為重點的農墾改革已經拉開大幕。黑龍江農墾在綏化、哈爾濱管理局開展改革試點,將21個農(牧)場整合重組為15個北大荒集團子公司。
國企改革任務重、難度大,黑龍江省以啃硬骨頭的決心和行動扎實推進。截至2016年10月末,黑龍江省年初規劃的包括國企改革在內的331項改革任務,已經落實265項。
優化環境推進政商“親清”
相較于南方經濟發達省份,包括黑龍江在內的東北地區發展環境被很多人詬病,更有“投資不過山海關”一說。為了優化發展環境,黑龍江“動真格”、“出狠招”,對破壞經濟發展堅決說“不”。
截至2016年11月底,黑龍江省各地市共查處破壞發展環境案件1848件,辦結1703件。各地市共處理破壞發展環境的相關責任人2337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189人。
“省委環境辦自2016年5月份組建以后,充分發揮協調、督辦、檢查、指導四項職能,對30個重點省直部門和各地市開展了第一輪督察,并下發了整改意見書。”黑龍江省委環境辦副主任劉玉和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說,2016年10月下旬又開始了第二輪督察,對第一輪督察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回頭看”,并對196個窗口單位明察暗訪,“我們還對破壞發展環境案件持續發生、問題較多的縣區責任人進行約談”。
要實現發展環境的優化,制度優化很關鍵。2016年,黑龍江省取消省級行政權力事項192項,行政許可事項減少到407項。省級權力清單調整到3030項,精簡69.9%。同時,全面實施“五證合一”,繼續提高工商登記便利化。牡丹江商事登記實行線上線下并用,企業注冊登記辦理時間壓縮至1小時內。
“優化發展環境有積極進步,點上也有好例子,但總體與產業界期待還有差距。”黑龍江省有關人士表示,優化發展環境還需向微觀層面延伸,更好落實已經出臺的政策,解決發展環境中的具體問題,實現更多投資機會。把建立機制與查處問題結合起來,治標又治本。
對接“一帶一路”超級平臺
因為區位特點,黑龍江省運往國內的物流成本相對較高,一定程度影響經濟發展。黑龍江省搶抓開放機遇,大力推進“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地處邊境的黑龍江迅速“轉身”,變成了對外開放“前沿”。
在哈飛空客制造中心有限公司物流經理張小兵的工作日程表中,每個月都會向幾千公里外的德國發兩個標準集裝箱,再收一個標準集裝箱。這些集裝箱里裝載的就是空客350系列飛機的組成部分。“以往通過海運運輸時間長達一個多月,現在通過哈歐國際班列,從哈爾濱到德國漢堡只需要18天。”張小兵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目前,“哈歐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運營,汽車零部件、機械設備、飛機配件、化工產品等高附加值貨源明顯增加,每標箱貨值由7.44萬美元提升至10.1萬美元。2016年,“哈歐班列”發運101班列、2474標箱,貨值達到2.0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1.18%、98.55%和67.2%。跨境電商通道建設步伐加快。
借助于區位優勢打造的跨境產業鏈,已成為黑龍江省發展外向型產業的有效途徑。全省重點打造的對俄進出口加工園區——穆棱經濟開發區已入駐企業153戶,其中投資超億元的就有30戶,截至去年7月末稅收已達1.6億元。
過去一年,謀劃多年的黑河公路大橋開工,同江鐵路大橋俄方一側開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開工。黑龍江省正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擴大以對俄合作為重點的對外開放。
來自黑龍江省商務廳的統計顯示,2016年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165.4億美元,降幅收窄26個百分點。新設立外資企業116家,增長45%。實際利用外資58.2億美元,增長6.8%。
(原載2月18日《瞭望》新聞周刊)
?
?
相關鏈接:
黑龍江大慶一精神病患者因發生口角持刀弒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