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險企認為,開門紅期間增保費與增員同樣重要;數據顯示,今年開門紅期間保費增速較高的幾家險企,此前均積累了大量的個險營銷員。
“1月份開門紅正式拉開序幕,營銷無假日,開門更如此,在其它行業享受新年節日祝福的時候,營銷一線的伙伴正在如火如荼地簽保單、收保費、上新人、搞活動,1月1日當天預收標保9.95億元,上崗新人14653人,全月上崗新人20309人。”這是某中型壽險公司近期的開門紅業績總結。
實際上,在一些險企看來,開門紅期間增保費與增員同樣重要。從今年已經披露1月份原保費數據的幾家上市險企來看,保費增速較高的幾家險企此前都積累了大量的個險營銷員,營銷隊伍的穩定增長,是個險新業務價值增長的基礎。
險企:
增員與清退同時進行
歷年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是險企增員的集中期。從去年來看,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保險業職工人數103.96萬人,較年初增加1.5萬人,而保險營銷員也較年初增加了35.41萬人。
而上述險企的增員數據也顯示,該公司元旦當天上崗新人14653人,全月上崗新人20309人,營銷員在1月份快速增長。基于較快的增員速度,該公司1月份壽險個人營銷渠道累計預收142319萬元,累計承保97163萬元,企劃目標達成率121.5%,挑戰目標達成率108%,28家分公司完成1月份企劃目標,23家分公司實現挑戰目標,基本實現了開門全紅的局面。
但引人注意的是,自2015年營銷員資格證取消后,經過了兩年保險營銷員的快速增長,日前多家券商機構預測今年營銷員數量將碰到“天花板”。
對于營銷員增速放緩的原因,海南保監局此前指出有三大原因:一是資格證取消后,隱形的銷售隊伍已基本消化;二是部分新進人員展業能力不強,業績考核不過關,脫落率高,個別公司甚至出現人數負增長;三是各公司增員重心有所調整,從重數量轉變為重質量,更加重視業務技能培訓和產能提升。
實際上,《證券日報》記者獲悉,近期有上市公司分公司正著手清退機構在冊15%左右的人力,同時該公司要求下轄的近20家中支機構通過努力減少清退人數,并檢查被清退的人員中是否還有可以爭取的對象。
由于新入職營銷員的產能較低,個人展業方面,該險企計劃通過新人(新入職營銷員)獲取35%的目標保費,老人(原營銷員)獲取65%的目標保費。在開門紅第二階段(今年2月份開始)策略方面,該險企計劃通過會議營銷(產說會)獲取目標保費的70%,通過個人展業獲取目標保費的30%。
實際上,不僅上述險企,上市險企已經關注到了營銷員產能問題,紛紛加大渠道調整力度。中國人壽此前就提出從個險隊伍突破,“擴量、提質”必須先增量再提質,量的提升帶來規模效應,在量提升的前提下,同時加強培訓提質;中國太保提到,公司個人業務堅持人力健康發展和產能持續提升,在人力增募方面加強選才導向,不斷優化營銷團隊考核機制,牽引團隊持續留存,健康人力和績優人力占比持續提升,通過績優推動以及加強營銷員基礎管理、培訓工作等舉措,全面提升銷售能力;新華保險表示,公司不斷完善培訓體系助推隊伍發展,在隊伍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優化隊伍結構,提升隊伍產能。
營銷員:
期交考核比重加大
有險企營銷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為鼓勵個險營銷員銷售期交保費,公司今年的獎勵評定辦法向期交保費傾斜。該公司規定開門紅保費統計口徑以實際新單期交承保保費為準:新單期交承保保費=新單期交承保保費-猶豫期退保保費。
險企增加對營銷員期交的業務考核力度也反映在保費數據上。昨天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壽險保費達到了7579.6億元,同比增長39.1%,其中期交保費同比增長了49.3%,1月份壽險公司的凈現金流入達到了3412億元。
在考勤方面,該營銷員表示,公司規定,每周一、三、五上午8:30按時出勤公司早會,每月保證出勤次數達10次。同時,公司要求營銷員在代理合同簽定前,服從公司安排完成考勤機面紋數據錄入(考勤需要刷臉),并完成每月考核次數。該營銷員提到,公司讓業務員確定開門紅自己的收入目標及方案目標,并按照按周經營推動,結合業務員目標強化追蹤。
事實上,從目前各險企增員的趨勢來看,在不少險企增加對營銷員素質要求的大背景下,雖然進入營銷隊伍的總體門檻不高,但要留存下來則需要較高硬性指標。
另有一激進險企營銷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要留存下來必須三個月平均傭金不低于1500元。比如說,營銷員銷售1單每年存23000元的年金險,存10年,傭金4600元,可以維持3個月工號,不被清退。或者銷售1款年交15000、20年交的重疾險,也能維持3個月工號。對許多新進入保險行業的營銷員來說,這一硬性指標并不容易實現。
?
?
?
相關鏈接:
期指“松綁”并未一步到位 恐分流商品期貨資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