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職工教小朋友讀書。 海口日報記者 張洋 攝
海口網2月24日消息(記者楊杰)記者23日從市“雙創”工作指揮部獲悉,開展“雙創”以來,海口加快升級基層文化設施步伐,目前,全市164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著力提供 “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暢享精神食糧。
社區文體活動條件今非昔比
當天上午,記者走進龍華濱濂北社區看到, 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由圖書室、道德講堂、黨員之家、青少年活動室等功能分區構成,相應的文體設施一應俱全,并由專門的人管理。
在社區居委會主任吳和忠看來,新建的文化服務中心,補齊了社區文化活動設施短板,成為居民家門口的休閑娛樂的場地。濱濂北社區是一個以外來流動人口為主的人口密集型社區,總人口達2萬多人。
“以前,社區辦公和文體活動場所空間有限,根本不夠用。”吳和忠介紹,那時整個社區只有一個辦公房間,僅40多平方米,而居民要辦的業務又多,常常很擁擠,也沒有專門供居民使用的文化服務中心,文體活動設施欠缺。
濱濂北社區的情況不是個例。據市“雙創”工作指揮部項目保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該組進行的關于基層文體活動場所普查發現,“雙創”前,社區文體活動場所存在較大短板,活動設施歷史欠賬多,不少社區辦公場所和文化服務中心合二為一,有的甚至都沒有文化服務中心。
居民文體活動與設施改造雙升級
隨著“雙創”工作的推進,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建改造邁入快車道。據市“雙創”工作指揮部項目保障組介紹,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2015年底,市“雙創”工作指揮部將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列入重點推進的“雙創”項目,在全市拉開了社區文化設施升級改造的序幕。
為了改變破舊的活動場所,濱濂北社區對活動場所啟動原地重建,共建6層樓,面積達2200平方米,是原來的十倍多。不僅面積大了,功能也齊全了。一樓有社區便民服務大廳,180平方米有社保、網格管理、計生服務等近10個服務窗口。“以前面積小,許多窗口都是合在一起的,不僅擁擠,居民辦事也不方便。”吳和忠說。
記者了解到,在濱濂北社區活動場所里,有數百平方米的老人日間照料中心,還因地制宜設置了道德講堂、黨員之家、多功能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功能區。
而秀英區的海口港社區,在對社區基層文化設施升級硬件后,居民自發組織的各種文體協會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有市民學校、社區腰鼓隊、夕陽紅文藝隊、古箏隊、二胡隊等多達20多個協會,還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開展了道德模范故事會、市民文明禮儀培訓、志愿服務進社區公益等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專業社工入駐進行常態化管理
記者從市“雙創”工作指揮部項目保障組了解到,目前,全市主城區164個社區的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已經全部建成,社區的文化服務設施實現了“質變”。
建好如何才能管得好?海口探索引入有經驗的社工組織入駐進行常態化管理。專業的社工們深入社區,走訪調研把脈居民的文化需求,“定制”多樣的文體活動,并作為媒介,搭建起街道社區、志愿者、愛心組織等共建共享文化活動的平臺,滿足社區居民日益豐富的文化需求。
海口資深社工謝家玲說,目前,新安社區、大同里社區、金坡社區、玉沙社區、濱海新村社區等地已經有專業社工入駐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通過開展常態化的文化活動,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相關鏈接:
教育發展暖心又惠民 海口去年新增6262個義務教育學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