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古城墻遺跡——府城東門。
記者杜潤濤/文 張俊其/圖
歷史文化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見證,而歷史文化古跡則書寫著城市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城市意義的象征。五公祠、海瑞墓、瓊臺書院、秀英炮臺、騎樓老街、繡衣坊……作為海南的省會城市,海口擁有眾多的文化古跡,無聲地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歷史。
“要做好中國傳統村落傳統民居、歷史建筑、革命文化紀念地保護和旅游開發工作”“在騎樓老街的開發保護和利用上,要修舊如舊,打造南洋騎樓風,調整騎樓商業業態,豐富文化內涵”“要盡快對海南農村古文化資源進行普查,及時制定保護措施”……在今年的省兩會上,關于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受到了省政協委員和省人大代表的高度關注。
如何對歷史文化古跡進行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其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又不破壞其內涵?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建議:要對歷史文化古跡修舊如舊,深度融合文化與旅游等產業,彰顯其文化價值。
調整規劃 呈現文化古跡價值
“目前,騎樓老街的開發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在建設過程中,還需要精雕細琢,把騎樓老街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做好,并調整商業業態,帶動海口老街區的發展,使其應有的歷史人文價值獲得更好呈現。”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在提案中指出,海口的騎樓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紀20-40年代,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樓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歷史,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在2009年6月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中,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政協委員丁孟芳表示,海口騎樓老街,既中西合璧,又具有南洋建筑風情,是活態傳承的歷史。然而,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南洋街上擁有歷史記憶的騎樓在逐漸消失,一些老街的老舊騎樓建筑正在成為危房或崩塌。近年來,海口市致力于推進“海口騎樓建筑保護和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并取得良好成效。如何發揮歷史文化古跡應有的歷史人文價值?丁孟芳認為,在開發利用過程中,要從頂層規劃著手,圍繞歷史文化古跡的核心內涵,結合城市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以人文帶動發展,以發展提升人文。
修舊如舊 在發展中講述歷史
“建議恢復部分騎樓老街區原有的老業態或與之相關聯的業態。”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建言,歷史文化古跡要在發展中講述城市歷史。如建于1877后(光緒3年)的邱宅,文化內涵豐富,兼具文化與歷史價值。建議將之建成一座瓊北古民居博物館或展示場館,布置瓊北民居的老家具,展示一些民國時期海南的生活用具,并設置海南民間藝術如瓊劇、“哩哩美”、臨高人偶戲、崖州民歌、海南話民謠等演藝展示的堂會,讓民間文化得以活態保護。
城鎮化進程與歷史文化古跡保留如何避免產生矛盾,如何做到城鎮化建設與保護文物“兩不犧牲”,省人大代表邢明認為,海口擁有難得的歷史文化資源,要通過傳承文化留住城市的根,對歷史文化古跡的開發和保護,既要發展成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又要發揮其在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價值。通過這種文化保持,來增強市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這也是當前海口“雙創”的重要內容之一。
產業融合 豐富文化內涵
政協委員卞高強表示,海口擁有悠久的歷史,但文化產業相對來說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總體來看有幾個特點:海南省文化產業發展處于早期起步階段;本土的消費空間有限;文化產業發展的格局和空間布局不盡理想;文化資源相對不具備很強的優勢等。如何提升豐富海口文化內涵,卞高強建議,一是要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居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管理,做好中國傳統村落傳統民居、歷史建筑、革命文化紀念地保護和旅游開發工作。二是應加大促進旅游景點及文物衍生品的開發與利用。三是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引導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向“高、精、尖”產業方向發展,構建起園區與金融資本的多渠道合作,帶動著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工業、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歷史文化要充分保留地方特色。丁孟芳表示,海口騎樓老街作為新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核以及文化視點,不可或缺,具有獨特區位、歷史、人文等優勢。她建議,騎樓老街要引進更多代表海南地域文化和飲食文化、傳統手工藝特色的商業業態,進行保護傳統業態和新商業業態的融合,注入文化新內涵,闡發活態的騎樓文化的時代價值。
健全體系 筑牢城市第一印象
城市的文化品牌應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能包容所代表城市的文化性格,代表這個城市在社會公眾中的總體印象和評價,并容易為人們所記憶和指認。省政協委員林秀才表示,打造和培育海南獨特的城市文化品牌,找到城市的個性、靈魂與理念。根據發展需要,適時修編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強化功能定位、空間布局,更加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品位和現代質感。歷史與現代、古城與新城要通過文化這個橋梁,科學地對接,巧妙地融合,使之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對城市的建設,應更好地融入文化、張揚文化,綠化、景觀、雕塑等各個環節體現整體感和文化味。要注重文化規劃,從物質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心理文化層四個由淺入深的層面來進行系統考慮,讓城市形象給人留下難忘的第一印象。特別是歷史遺存和傳統文化,要加大保護和發掘力度。
省人大代表鄭愛芳認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大投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中來,特別是專業人士的參與。把文化保護與旅游、互聯網等產業深入融合起來,構建健全的文化保護體系,來實現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高度。
(海口網2月24日訊)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